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聽這話,溫體仁等三人不由得很是詫異,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中滿滿地都是疑惑。
要知道,是個人都知道,要是朝廷發行紙幣可以的話,那還用擔心什麼財稅收不收得上來的問題,沒錢就發,沒錢就發,多方便!
為此,當大明寶鈔在洪武年間遇到問題的時候,君臣上下就一起想過辦法,甚至不惜明旨天下,出了好多規定,可最終還是無法挽回,沒辦法之下才在正德年間停止了印發。
這麼難的一件事情,到了年輕的崇禎皇帝這邊,就成為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這可能麼!
說實話,溫體仁和畢自嚴等三人根本不信。然而,他們看皇帝的神態,卻又是自信滿滿的樣子,讓他們不由得有點疑惑了。
有關發行紙幣的事情,胡廣早就考慮了,恰好他對貨幣的歷史也有了解,知道問題在那裡,因此早有準備,如今準備實施,首先要讓首輔和戶部尚書支援。
對於眼前這三位土著的反應,也在胡廣的意料之中,這是時代的侷限,和他們本人聰明與否無關。
他想到這裡,便開口說道:“寶鈔相對於金銀銅等實物錢幣,方便實用這個點,朕不用再說了吧?”
見三位臣子點頭,他便又繼續說道:“可為何大明寶鈔卻不受百姓歡迎,最終不得不停止印發,只是因為印發得太多麼?”
當然不是,畢自嚴心中立刻回答道。作為戶部尚書,他肯定是對大明財政這一塊的瞭解比別人多。
在大明寶鈔遇到貶值危機的時候,朝廷就想過各種辦法,其中就包括了減少發行,甚至減少朝廷用寶鈔支出的手段,可都沒用。
胡廣不等有人回答,就繼續說道:“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明寶鈔乃是一種信用貨幣,靠得是朝廷的信譽。一旦有一絲不信任的苗頭,哪怕只是謠言流傳,那這信用就會被破壞,從而影響到寶鈔價值的體現,並且這過程不可逆。”
聽到皇帝侃侃而談,可說出來的卻似乎有些不怎麼明白,有個別詞聽得不是很懂。如此一來,皇帝的說話,給了他們三人有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一時之間,沒人問話,都在集中精神聽著,想著。
胡廣沒有采用他們能一聽就懂的說話方式,一個是不想那麼累,要他去適應他們,另一個原因是故意如此,就是要你們聽得似懂非懂一點,這樣才能顯得他有水平。
只聽他繼續說道:“既然原因找到了,那就很好辦。恰好如今這個時候,我大明境內的白銀足夠多,因此,新發行的紙幣採用銀本位制,就能解決以前大明寶鈔遇到的問題。”
在大明開國之初,金銀在全國的儲備都不多。後因幾百年來,大明和外國的貿易中,一直是貿易順差,導致世界各國千方百計獲得的白銀,大部分都流入了大明。
如此一來,也才有了白銀作為貨幣的基礎,也才有了萬曆年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確立以白銀作為官方貨幣。
也正是在這兩者的前提下,大明百姓對於白銀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如果採用銀本位制的話,將沒有任何困難。要換了之前,哪怕是開國之初一開始就採用銀本位制,也會早晚遇到很大的困難。
三位臣子聽到這裡,其中畢自嚴實在忍不住了,又先一步開口問道:“陛下,微臣愚鈍,不知這銀本位制是什麼意思?”
聽到這話,其他兩人也都是不由得點點頭。聽皇上所說,關鍵就是這銀本位制了,可聽不懂這銀本位制的意思,讓他們的心神進一步被吸引了。
胡廣聽了,微微一笑道:“所謂銀本位制,就是朝廷有多少銀兩,就印發多少銀兩的紙幣。在紙幣發行出去後,朝廷允許百姓可以拿紙幣換回銀兩實物。如此,就能很好地解決這紙幣可能會貶值的問題,因為有朝廷對紙幣價值進行兜底!”
停了停,看三位臣子在思考,他便又感慨道:“其實,這還不是真正的紙幣,這只是一種銀行券而已。哦,還沒有銀行,就是一種代金券。不過這也急不得,只能一步一步來。”
等他說完這番話後,底下三名臣子才回過神來。事關錢的事情,還是畢自嚴先開口。只見他皺著眉頭道:“陛下所言,確實可以預防這紙幣貶值,可眼下朝廷就沒銀子啊!”
想到這裡,他覺得不對,便馬上又糾正道:“戶部就只有六十二萬兩而已!”
這是查抄原左都御史曹於汴,特別是查封了永昌票號後的收入。此時畢自嚴已是明白,為什麼皇上之前有過要求,這筆錢任何人不能動用,原來是要用在這裡。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