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投機倒把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市場體制不健全的產物,國家應該分別對待。一方面要健全機制,合理引導;另一方面,要大力展中介組織,搞活經濟。對利用非法手段體制財的,要堅決打擊;對正常的市場行為,要堅決保護。”
這個觀點透過郭德兵的署名文章表出來,肯定要捅馬蜂窩的。
“要謹防資本主義道路……”這是扣帽子了,仍然糾纏于姓社姓資的問題。
翻著報紙,張揚一遍遍地思考著利害得失,最終,一拍床沿,坐了起來,道:“富貴險中求,如果歷史大勢沒有因為我還生改變,小舅肯定會成為萬眾矚目的政治新星。”
張揚一直在床上睡不著,等他剛睡著的時候,便被人糾了起來,拉到了堂屋之中。
張揚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堂屋有三個人:父母親和舅媽。
舅媽臉上還有淚痕,顯然剛剛哭過,此時,正又氣又恨地看著張揚,不知說什麼好。
父親張方建黑著張臉,把刊小舅文章的報紙往桌子上一拍,從喉嚨裡噴出怒火:“張揚,你乾的好事,今天非打斷你的腿,讓你吃吃教訓。”說完,站了起來走到廚房去拿起一根柴塊,再次走到張揚面前,揚起柴塊,往張揚身上拍去。
“啪。”張揚見機得快,端起一根小板凳擋了一下,柴塊從中間斷成兩截,自己也被反衝力撞倒在地上。
“不會吧?用力這麼猛?”張揚知道這次父親是真動火了,站起來就跑,一會兒便遛得沒影兒了。
郭珍和舅媽看到張方建動真格,打壞了孩子,這還得了?趕緊一左一右拉住張方建的手,張揚才得以跑脫。
郭珍兩行眼淚兒下來了,拉住張方建,哭著道:“這是怎麼回事?你幹嘛這麼大的火?孩子這麼小,你這麼大的力氣,打壞了怎麼辦?”
張方建看著手裡斷成兩截的柴塊,才反應過來,自己用的力確實太大了,一扔手裡的柴,長嘆一口氣道:“你兒子不小了,都知道闖貨了,闖了天大的貨啊!”
事情要從張揚和郭德兵向報社投稿說起。
稿子透過郵車慢悠悠地到了北京,郵件到了三家報紙的編輯部以後,並沒有引起編輯們的注意,一個偶然的機會,《經濟日報》的編輯開啟了信件,文章的前兩句話便把他吸引住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史,必然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歷史。計劃經濟不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這種觀點在當時來說,確實是振聾聵!
這是徹底貫徹的張揚關於“一句話抓住眼球”的指導思想,把如此前衛的語言用在了文章的開篇。
編輯看到這兩句話,心情頓時抑制不住地激動,控制住感情,慢慢地把文章讀完。後文主要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以及對城市經濟的借鑑意義,除了關於“投機倒把”的論述與當前的政策走向不大一樣以外,再沒有大膽的語言,但是觀點新穎、邏輯清晰、論述嚴密,不失為一篇極為經典的理論文章。
編輯馬上將文章送到總編那裡,總編看了以後,也拍案叫絕,但總編也吃不準,馬上報到了中宣部,中宣部又傳到了長處。
長大筆一揮,將前兩句話劃掉,讓《經濟日報》照。
一篇文章鬧出瞭如此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各方。劃掉兩句話的手抄本文章,迅傳遍了京城的角角落落。一天之內,各種針對文章的評論頓時送到了三大報的編輯處。於是,才有了第二天報紙上熱熱鬧鬧的場面。
與此同時,各方的焦點都集中到了一個名叫郭德兵的人身上。
按理說,一個退役軍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如此好的文章的。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猜測,這件事背後肯定有人在幕後操作,為什麼會選中一個在西部小鄉鎮的司機,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
有人耐不住寂寞了,趕緊就此事展開了調查。
郭德兵被客氣地請走了,來的人是省委宣傳部的同志。一輛小車在三溪鎮門口一停,與鎮黨委書記通了氣,直接把郭德兵給帶走了。從省城到三溪鎮,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顯然,省委宣傳部的同志昨天深夜就出了,是連夜趕到三溪鎮的。
等縣裡的郵車慢悠悠地開到鎮上,大家看到報紙的時候,一些聰明人才猜測到郭德兵被帶走的原因,而大家看到另外兩家報紙對郭德兵的文章的否定態度時,便猜測:
這次郭德兵肯定要倒大黴了!
鎮上出了這麼大的事,鎮黨委書記哪裡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