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前期前十的謀臣,甚至那荀文若干脆就是張良蕭何一般的人物。

“至於陳氏,”呂範繼續說道。“這就要說到如今這潁川郡中在世的頭一號人物太丘公陳寔了,樑上君子的故事便是太丘公年輕時的事情。而太丘公的幾個兒子也都教育的極好,其中長子陳紀與四子陳諶尤其出『色』,黨錮之禍前,父子三人經常同時被徵召,所以號稱三君……”

呂範娓娓道來,公孫珣卻對一個老頭子和他兩個兒子完全不感興趣,他現在腦子裡想的人物是陳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這老頭的孫子,也不知道多大了。

“還有郭氏與鍾氏,這兩家的興起時間其實和荀、陳兩家很近,鍾氏的鐘皓也是潁川四長之一,而郭氏的郭躬,雖然名聲沒有其他三家的那三位顯耀,但勝在族人枝繁葉茂,也是不可小覷的。”

公孫珣當然知道不可小覷……郭嘉、郭圖倆人加一塊,再不濟也不比鍾繇差。

“有勞子衡兄了。”公孫珣聽完這些自己早就知道的訊息以後,卻終於搬出了自己內心真正想問的問題。“不過我倒是有些疑『惑』……為何潁川如此多名士?”

“我家就在這潁水下游的細陽,所以這一點我倒是有些心得。”呂範微微一笑,似乎對此問早有預料。

“還請子衡兄指教。”公孫珣懇切道。

“首先一個,乃是私學成風。”呂範如數家珍。“尤其是這些年,黨錮之禍牽連潁川太廣,很多名士無法出仕,就只能在家辦學。當日第一次黨錮,李元禮在家辦學,常年都有千人追隨,而當日如李元禮這樣的人物,潁川至少不下五六人,其他的大小私學更是數不勝數……不瞞珣弟,我曾在汝南遇到過從漢中去潁川求學的人,此人走巴蜀,然後順大江而下,只為能早一日到潁川。漢中人都尚且來潁川求學,更別說青徐兗豫荊揚的人物了。普天之下,如這般去處,大概也就是咱們那位鄭師叔所在了。”

公孫珣連連點頭,鄭玄號稱經神,整個關東都有他的弟子,這麼比較倒也更顯出潁川學風的茂盛了。

“除了私學呢?”公孫珣繼續正『色』問道。“可還有什麼說法。”

“還有此地古風。”呂範見到對方認真,也跟著正『色』起來。“珣弟有所不知,潁川乃先秦故韓地所在。”

“所以呢?”公孫珣不解道。

“所以此地多有申子、韓非子的遺風。”

申子是申不害,乃是法家創始人,韓非子不用說了,是法家集大成者,而這二人都是先秦時代的韓國人。

於是乎,公孫珣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子衡兄的意思是說,此地儒法並舉?”

“正是如此!”呂範答道。“此地講學不比其他地方,入門先學法,然後再通經……之前所說的郭躬、鍾皓,其實都是以法學大家著稱,他們的家傳學問不是別的,乃是律法。就連荀淑與太丘公這兩位的經學學問,也講究一個不尋章摘句,反而以思辨著稱。所以,此地名士絕非空談之輩,一旦出仕,都基本能做到安撫一方。”

公孫珣若有所思。

“而且,法家不僅講究治術,還講究權謀。”呂範忽然又失笑道。“所以,這潁川名士又多能趨利避害,延續家族……我說一個事情,珣弟可知道這十常侍的張讓家也在潁川?”

“略有耳聞。”

“當年張讓父親死了,整個郡的人都去弔喪,但是所謂名士卻只去了一個……你猜是哪一位?”

“肯定不是天下楷模李元禮,否則他就不會死在監獄中了。”

“這是當然……當日去給張讓父親弔喪的乃是這潁川郡中名士執牛耳者,太丘公陳寔。”說到這裡,呂範不由略顯感慨。“就是這一次,讓張讓感激涕零到現在。前幾年第二次黨錮之禍開啟,全天下破家滅門的名門望族不知道多少,連李元禮都被拷打致死。但其實,那是李元禮早就是黨人中堅的緣故。而這潁川郡中但凡和陳氏有關聯的名族,只要你不主動跳出來,那雖然不許做官,但卻無一人下獄,更不要說什麼破家滅門了。大家都說,這是太丘公的恩德。”

公孫珣也忍不住搖頭,但卻一言不發……他是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是該誇陳寔先見之明,還是該說他為子孫計不顧個人名望得失,又或者是嘲諷他拿郡中其他名士為墊腳石施恩給一個宦官?

一件事情不能只從一個角度解讀的,尤其是你毫無立場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你無論怎麼評論都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

實際上不要說心思多的公孫珣了,就連騎馬在旁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全職穿越者

全職穿越者

木允鋒
關於全職穿越者:浩蕩歷史長河,我自逆流而上,於華夏存亡之際,隻手挽天傾。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經掛進上吊繩的崇禎
仙俠 連載 33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