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的。”
“京官中支援息王的成名的人士?文官的話,王珪、魏徵、裴矩都是名滿天下的名士,武將的話薛萬徹、馮立等人都是軍中素有威望之人。賢侄可以考慮從裡面選擇。”
“光有名望還不高,最好就選擇那些之前不僅支援息王,還強烈反對秦王殿下的人士,如果這樣的人投靠秦王,既能夠打擊息王舊部繼續抵抗下去的決心,又能夠讓抵抗之心不是那麼強烈的人放下戒心,服從秦王的領導。”
“賢侄這主意好,連這種人秦王都能夠容得下的話,一定可以大大的打消其他的息王舊部的戒心。按照你這個分類,魏徵倒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總是喜歡比較。
不僅是和人比家世、比才華、比官職,就是投降的時候,也會和其他人比一比,看看自己適合採取什麼行動。
就比如某某人投靠秦王之後得到了某某官職,剩下的人就會去比較,如果我也投靠的話,以我現在的地位和過去的錯誤,會得到什麼安排呢?有沒有好下場呢?
這一比較,很多結論就出來了。
“魏徵?”張華故作『迷』糊的反問。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這段千古名句,後世的張華也是被『逼』著背誦過的,自然是知道魏徵這個人的情況的,但是知道歸知道,你不能讓房玄齡覺得自己知道,要不然就和現在自己的處境不大相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