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雷克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狼和狗要大!
狼和狗之間不存在生育隔離,它們可以自由交配併產生具備生育能力的後代。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狼和狗屬於同一物種,儘管它們經歷了數千年的馴化過程,但基因上的相似性使得它們能夠交配併產生後代。狼和狗的染色體數目相同,都是78條,這使得它們在遺傳物質上的相容性極高。
狗是灰狼的亞種,經過數千年的馴化過程演化而來。儘管在外觀和行為上,狗與狼存在顯著差異,但從基因角度來看,它們之間的差異並不足以形成新的物種。狼和狗的基因差異較小,尚未達到形成新物種的程度,因此不存在嚴格的生殖隔離。儘管狼和狗在基因上相似,但它們在行為和生態方面有顯著的差異。狼是野生動物,生活在嚴格的社會結構中,通常以家族為單位,交配行為受等級制度限制。而狗由於長期的馴化,行為上更為隨意,缺乏狼那樣的等級秩序。此外,狼的交配季節性強,通常只在每年冬季的特定時間交配,而狗則沒有這種嚴格的季節性。這些行為和生態上的差異使得它們在自然環境中不常交配,表現出一定的生育隔離。
不過在人工干預下,狼和狗的雜交較為常見。尤其是在動物園、狼狗繁殖場或特定的實驗環境下,研究人員有意進行狼狗雜交,產生的後代被稱為“狼犬”。這些後代通常保留了狼和狗的混合特性,有些表現出狼的野性和敏捷,有些則表現出狗的馴順和依賴性。
而雪魔和哥斯拉之間的基因差異有點大,但又沒有特別大,反正沒達到生殖隔離的地步。
它們之間的關係有點像驢子和馬!
馬和驢是同屬裡的不同物種,它們雜交後產生的物種被稱為“騾子”。作為種間雜交的騾子,實際上分為兩種:驢騾(公馬和母驢交配後所生的後代)和馬騾(公驢和母馬交配後所生的後代)。兩者體型和體力略有差別,母本為驢的驢騾,體形偏矮一些,母本為馬的馬騾,體型相對來說大一些,體力也比較強壯。由於公驢和母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馬騾的數量相對來說也更多一些,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的騾子大多是指馬騾。騾子外形兼有馬和驢的特徵,力量大比驢大,耐力比馬強,人們也更傾向用騾子充當力畜。騾子大多數時候性格比較溫順,任勞任怨,不過一旦性子犟起來,四隻腳就像被釘子固定在地上一樣,十匹馬都拉不動,因此就有了這樣一句俗語:“騾子發脾氣,四蹄不挪地”。“混血兒”騾子的學習辨識能力很強,智力通常比它的父母(馬和驢)更聰明。然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騾子卻不能將這種智力提升延續下去。由於是雜交的後代,騾子高度不育。
騾子由馬和驢雜交所生,那麼騾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便取決於馬和驢的染色體數目。馬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64條(32對),而驢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62條(31對),那麼,馬驢交配後生下的騾子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為63條,分別來源於馬32條,驢31條。問題來了,騾子想要繁育下一代,就必須要能夠透過減數分裂的方式形成正常的精子或卵子。然而,騾子的染色體數量為63條,只有31對染色體能夠正常聯合,而剩下1條來自馬的染色體找不到同源染色體,導致了整個生殖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分裂,從而造成騾子不能生育後代。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生殖隔離”,馬和驢之間沒有繁殖障礙,但後代騾子通常不能生育。不過,騾子並不是完完全全不能繁殖後代,母騾與公馬或公驢交配時,在偶然情況下,染色體成功聯會重合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前提是要有足夠數量的母騾與公馬或公驢進行交配。有學者進行過推算,母騾有可能生育的機率僅為461千萬億分之一(實際上更低),機率相當小,通常都被認為不可能發生。而由於馬屬動物的受精部位和過程較為複雜,公騾則根本不可能擁有生育能力。
其實動物雜交的現象在自然界並不少見,有的是人為干預造成的,有的則是動物之間“情投意合”而發生的,不過大多數雜交動物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前者。
除了騾子,再給大家列舉幾種比較奇特的雜交動物:獅虎!
顧名思義,獅虎便是獅子和老虎交配所產生的後代,老虎是森林之王,獅子是草原之王,本來是兩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兇猛肉食動物,在人類的干預下產生了獅虎獸。由雄獅和雌虎生下的後代通常被叫做獅虎獸,長相與獅子相似,身體則是林中之王老虎的模樣,獅虎獸通常也是被認為不能生育的。除了獅虎獸,人類還繁殖出了虎獅獸,即由雄虎和雌獅生下的後代。
另外還有豹獅……豹獅是由雄性美洲豹和雌性獅子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