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雷克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試探幾次之後,格爾決定不再玩了。
他本身並沒有強烈的傷人意圖,除了對於諸神,他其實並不算一個殺人如麻的殺人狂,一般情況下,他都會選擇好好溝通。當然,限於表達能力和詞彙量,他說服人的能力遠遠比不上殺人的能力。
上一次遇到克里人艦隊,他可是很努力的想要和那些人達成協議,他只想要知道地球的下落,至於其他的他並不在意。可惜,他的那些說辭在克里人看來,妥妥的就是威脅。
在他們聽來,意思大概是:交出地球的座標,否則你們都要死。
克里人哪能受得了這個,從來只有他們威脅別人,哪有別人威脅他們的?於是一言不合就開幹了。
而格爾的視角,這件事的大概是:我好好請求你們,你們不答應就算了,居然還想要殺我,太過分了……
於是事情就變成了那樣。
這不能怪格爾,他以前就是個部落民,連農民都算不上……農民可是有產者,在他們那個世界,能夠穩定的在一塊地方種地,那妥妥的上層階級。他們整個部落都是逐水草而居,財產都歸部落……名義是是這樣的,其實都歸部落酋長和祭祀。
遊牧部落就是這樣的。
甚至於他們的制度還非常的原始,根本沒有形成所謂的權力階級。
比如像古代匈奴人,他們的社會組織是由若干帳落組成一個營盤,若干營盤組成一個氏族,若干氏族組成一個部落,若干部落組成一個部落聯盟。遊牧民族的社會組織大多是以部族—部落—氏族—(邑落)—戶的層級構成。
匈奴政權最基層的行政組織“邑落”,是在編組基層遊牧社會組織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匈奴政權瓦解後,遊牧社會組織經歷深刻演變,至突厥時,最基層行政組織已具有宗族組織性質,匈奴傳統“邑落”組織蕩然無存。史記》沒有記載與軍事編制百長、什長相對應的匈奴社會組織及其長官名號,但從長期隸屬匈奴的烏桓所留下的相關記載中可以找到一些線索。據漢末袁紹遣使假詔拜烏桓三王為單于的版文“始有千夫長、百夫長以相統領”,可見烏桓的軍隊編制與匈奴相同,其千夫長、百夫長即是匈奴的千長、百長。據王沈《魏書》“(烏桓)常推募勇健能理決鬥訟相侵犯者為大人,邑落各有小帥,不世繼也。數百千落自為一部”,可知烏桓的社會組織為部、邑落兩級,首領分別稱大人、小帥。邑落之下的“落”指帳落。“數百千(帳)落自為一部”,即“一部”包括數百乃至上千帳落,能出動騎兵千人,所以烏桓軍事編制中的千夫長、百夫長,分別對應部、邑落的首領大人、小帥。由此推測,匈奴的百長,也應是邑落組織的首領。長期隸屬匈奴的烏桓,在檀石槐之前不存在世襲制,故匈奴的百長可能也不存在世襲制,世襲的僅是大、小王將兩個層級。也就是說,匈奴的領主制只有兩級。
他們所說的部落可以對應匈奴大領主層級,氏族可對應小領主層級,營盤或邑落對應百長一級,然而,匈奴軍事編制中的什長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社會組織。從人類學角度研究認為:“幾個家庭(帳)構成一'牧團’……此種季節性由牧團分出的更小放牧群,我們且稱之為'牧圈’;因其聚散無常、大小不定,所以牧團與牧圈有時並不容易區分。”遊牧民族最基層的社會組織是所謂牧圈或牧團,即由數個至十數個家庭組成的,一同放牧、一起遷徙的遊牧生產小單元。
但格爾的部落,連這樣原始的制度都沒有。
他們是最原始的遊牧部落,沒有所謂的民族或者政權的概念。
信仰算是他們最大的公約數了。
這導致他們沒有文字和文化傳承,自然所有人都是文盲。
酋長和祭祀還好一點,畢竟至少還要承擔一點點外交之類的事務……畢竟他們也是需要對外貿易的,不然一些必要物資,他們自己也不能生存。
可格爾呢?
說是部落民,其實和牧奴差不多。
這種情況下,格爾能夠接觸到什麼知識?所以口才什麼的,不用想了。說服不了怎麼辦?當然是動手啊!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這樣。用嘴說沒用,那就只能動手了。
“最後一次警告。”格爾認真的說道:“我必須毀掉這裡,哪怕殺死你,也在所不惜!!”
“你能辦到,那就來吧!”
斯特蘭奇自然輸人不輸陣。
然後就看到一道黑光充斥了他所有的視野。
接著一陣劇痛,然後斯特蘭奇什麼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