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菸屁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紛紛命令從長安以八百里加急發了出去,這些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送過去。黃巾之『亂』期間和董卓『亂』政期間,大漢全國的驛站系統早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也就是劉成開始主政之後重建了驛站系統,並增加了郵傳功能,劉成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官衙,名為郵傳司,歸屬在尚書檯之下。
此前的私人信件和公文都是需要派專人送的,驛站系統重建、郵傳司設立之後,在官府中負責運送公文的官吏全部歸屬了郵傳司的編制,郵傳司不但負責運送官文,還負責軍事物資的調撥,同樣也承接民間貨物的運輸生意,最重要的是,百姓們可以把信件透過郵傳司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如果地址寫錯,或者找不到收信人,信件則原封不動的退回,但這都是需要收費的,但費用肯定要比自己派人送信低得多,而且這是官方渠道,安全上有保證。
為了保證公文和私信的私密『性』,朝廷還特意頒佈法令,沒有收信人的允許,任何人私自拆開信件和公文都屬於觸犯律法的行為,當事人一旦報官,官府調查下來必然對犯法之人進行嚴懲。
郵傳系統的運輸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普運,也就是普通的運輸速度,跨州貨物和信件運送要半個月以上才能抵達,不過這已經很快了;第二種是快運,屬於加急運輸,日行三百里,官府來往公文、政令、聖旨等等都是用這種運輸方式運送,民間私信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但運費不低,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百姓們都是用第一種方式送信;第三種,八百里快馬加急,主要用於傳達軍令、戰報、軍情訊息的運送,不承接民間業務!
郵傳司成立,郵傳系統開始運轉之後,很快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展現了它蓬勃的生命力,發展速度之快超乎了劉成和朝中大臣們的想象,但是朝廷對這一塊的投入也相當大,畢竟在各地建立驛站、招募人員、購買快馬、騾馬和馬車所需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
屬於郵傳系統的驛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各地建造起來,各地的驛站每天都增加快馬、騾馬和馬車,每天都在招募會騎馬郵遞員、會趕車的車伕,軍中退役的兵卒們大多進了郵傳系統內。
不過朝廷的投入是與業務量直接成正比的,業務量越大,所需要的人手和快馬、騾馬和馬車等一些列硬體設施都需要增加。
從前老百姓要給遠方的親人送信只能託人帶過去,沒有順道的就送不去書信,但是現在不同了,只要把信件往驛站的郵筒裡一丟,當天下午信件就被收走送出去了,這多方面,只不過花費幾文錢郵費而已。
郵傳系統的建立也漸漸催生了代寫書信這個行業的噴井式勃發,從京城長安到各郡郡丞,再到下面的縣城、鄉、裡、亭都出現了大量的代寫書信的人,這些都是讀過書的寒門學子,也有落魄的貴族子弟。
這次對袁紹的作戰,郵傳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朝廷發往幷州、洛陽的命令用八百里加急送出去,驛兵每到一個驛站就會把軍令交給該驛站,然後由該驛站派專人騎快馬送往下一個驛站,中間間隔時間不會超過三分鐘。
輕騎兵在長途跋涉行軍時有馬歇人不歇的情況,但在郵傳系統則是人馬俱歇,速度不但不會減慢,還會成倍增加,日行八百里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正能夠做到。
為了儘量減少外部因素對於重要軍情、軍令和戰報傳遞的延誤,朝廷專門頒佈律法,八百里加急快馬有專門的服飾、旗幟標識,任何人看見都必須為其讓路,有優先通行的特權,可以徵用途中任何馬匹;同時任何人對八百里加急快馬的傷害都被視為重罪,若造成重大軍情的延誤,輕則終生陷入牢獄之中,重則被斬首。
徐庶和韓浩本身就有互相協同防禦的責任,當韓浩給朝廷的上報公文還在途中時,他給徐庶的求救書信就已經送到了徐庶手中。
徐庶收到求救書信意識到朝廷此次絕對要出兵攻打袁紹,現在朝廷可不是董卓時期的朝廷了,絕不會忍氣吞聲,也絕不會退讓,他立即下令集結兵馬,準備糧草物資,做好出兵救援的準備,一旦朝廷的命令到達,那就是出兵的時候到了。
從長安發到洛陽的書信居然只用了一天就送到了,徐庶收到軍令之後,大軍還在做動員,還在準備糧草物資。
不過徐庶也只用兩天的準備時間,他在收到軍令的第二天就率軍出發了,先是抵達了孟津關,早已經準好的戰船已經做好了運送兵馬渡河的準備,如今已經是九月底,河水水位下降到正常水平,水流速度也恢復平緩,渡河沒有什麼危險,一萬人馬只用了一個時辰就渡河完畢,駐紮在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