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菸屁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袁紹這一仗打到這個份上,劉成下令撤軍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此番出兵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增援軍隊和後勤補給跟不上,使得大軍後繼無力;另一方面,袁紹的實力不同小覷,就算繼續打下去,也沒辦法在短時間之內徹底解決袁紹;再有,即便解決了袁紹,劉成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控制袁紹的地盤,這樣只會便宜公孫瓚和曹『操』這幫人,與其給別人做嫁衣裳,還不如見好就收,這次也算是給袁紹一個很深刻的教訓了。
這一仗也讓趙雲、張遼、閻行、徐庶等人打出了名聲,顏良、文丑、高覽等人都是河北名將,可這些人在這一次的戰爭中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文丑還在戰場上被人單挑幹敗,實在令人唏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顏良大軍被殲滅之後,鄴城外圍已經沒有袁紹了,城內只剩下五千人,而劉成的人馬算起來有近四萬人馬,袁紹嚇得面無人『色』,不顧一切的下令高覽揮軍回援。
高覽接到命令之後只能放棄與趙雲繼續對峙,率軍南下回援鄴城,但又擔心遭到張遼、徐庶、閻行和韓浩等人的圍點打援,一路上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大意,耽擱了不少時間。
袁紹左等右等,高覽大軍總不到,而張遼、徐庶的大軍距離鄴城越來越近,當他得知張遼和徐庶大軍距離鄴城只有一天的路程時,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從逃回的顏良和許攸那裡已知道城外只有閻行的三千人馬,他知道自己上當了,但此時知道已為時已晚,他並沒有足夠的把握用已嚇得惶惶不可終日的五千人出城去打閻行的三千人馬。
袁紹再也不猶豫,立即帶著親信臣屬、家眷以及兩千人馬出城往東而去,並同時再派人去給高覽下令,讓他帶著大軍前往安平國匯合。
鄴城只留下三千人留守,鎮守大將卻是張合。
張合併非是袁紹的嫡系人馬,他本是在黃巾之『亂』中參應募從軍,在作戰過程中立下功勞得到升遷成為冀州軍司馬,先是在韓馥手底下做事,韓馥把冀州交給袁紹之後,張合理所當然的成為袁紹的部將。
袁紹一向瞧不起出身不好的人,顏良、文丑等人是他的嫡系,自然受到優待,可原本屬於韓馥手下的張合等武將和文官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至少袁紹沒有一碗水端平過。
面對十幾倍的兵力圍城,張合和守城的三千袁軍不害怕那是假的,但作為一個自認為還有點能耐的武將自然不甘心還沒有開打就開門納降,於是嚴加約束士卒,極力鼓舞和提升守軍士氣,同時安排嚴密的守城策略,並親自坐鎮在城樓上穩定軍心。
圍城的頭三天,張遼和徐庶等人並未下令攻城,而是一面下令打造攻城器械,一方面讓士卒們抓緊時間休息、恢復精神體力。
但就在第四天,張遼和徐庶等人決定攻城時,劉成的軍令從長安送到了。
牙帳內,張遼把看完的軍令遞給賈詡,而此時賈詡也正在看著一封書信,賈詡接過軍令看了看,對張遼和徐庶等人說道“主公的意思很明確,要見好就收!我們出兵太過倉促,後勤補給無法跟上,袁紹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如我們跟袁紹再鬥下去,可能會拖進泥塘無法自拔,還便宜了公孫瓚和曹『操』等人,所以主公下令讓我們撤軍。這封信是主公寫給鄴城守將張合的,看來主公早已知道袁紹棄城而去留下張合守城的訊息,主公想要收降張合!”
張遼說道“賈大人,勸降這事是一個細緻活,我們這些軍伍粗人幹不來,只怕要勞煩賈大人去與張合接觸了,不過請賈大人放心,我等一定會護衛您的安全!”
賈詡道“主公也是這個意思。請兩位將軍做好準備吧,明日一早我等去城下邀張合見面!”
次日上午,大軍排著整齊的軍陣緩緩靠近鄴城城牆,十幾倍的兵力圍城早已經把鄴城守軍嚇得不輕,兵力懸殊太大了,一旦攻城,那絕對是城毀人亡的結局。
現在城外大軍開始『逼』近城牆,已經有了攻城的跡象,但城外大軍軍陣卻在三里之外停了下來,一個文書騎著馬帶著幾個甲士護衛舉著節杖小跑過來,在一箭之地外停下。
一個甲士打馬上前幾步大聲喊道“鄴城守將張合將軍何在?當朝大司馬軍師祭酒賈大人在此,想與張將軍進行會晤,對將軍本人、鄴城三千守軍和全鄴城百姓父老的身家『性』命前途和命運進行商談!賈大人此行可全權代表朝廷和當朝護國公、大司馬、驃騎將軍劉成做出決定,張將軍若有意,可帶三五護衛出城與賈大人會晤,賈大人就在此地恭候張將軍,在此期間,朝廷大軍兵馬絕不會作任何妄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