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外,他還專門凝聚了一些天地元氣,並用法術禁錮,交給母親。以備母親將來吸納以後快速增加靈氣,省卻好多年的苦修之功。
又過了一段時間,晉宇子便向母親告別,準備先到魏國都城。在那裡,公孫鞅已與自己約好見面。而且,公孫鞅胸懷大志,一心想入世治天下以求道,如今老師如此安排,正好先借公孫鞅實現自己的一些想法。
與老師一番談話,使心頭迷茫的晉宇子頓時找到了方向。
無論凡人還是神仙,沒有方向,終究會令人迷茫,天下之理,莫不如此。
晉太后在宇子走後,rì夜苦心修練,倒也是進步神速,當然,這也是因為老子那粒仙丹的作用,把她的基礎打得好。後來晉太后修煉有成,在三晉大地上,在民生多艱多難之時現身,使神通,運法力,造福於三晉千百萬的百姓,被三晉百姓尊稱為聖母。
三晉百姓為感聖母之恩,造晉祠祭拜,直到如今,雖歷經千百年,晉祠聖母依然是香火鼎盛。此為後話。;
………【十三章謀中謀,司馬借勢;敵之敵,相邦合謀】………
晉宇子往晉國方向走了以後,公孫鞅也按捺住有些興奮的心情,往魏國都城而去。
如今的魏國,在九州大地上的各諸候國中實力最為強盛。一直以來,內有相邦李悝歷行改革,推行法治,外有大將軍吳起、翟璜等征戰四方,攻秦、伐齊、卻趙,這才使得魏國國力大盛,強勢崛起。公孫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抱著法治天下的大志來到魏國,問教於李悝而來。
吳起和李悝同為魏國重臣,兩人在yīn晉大打出手,最後李悝落了個飲恨沙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算是窩裡鬥,並不是什麼正大光明的事,所以在魏國都城,李悝被吳起所殺這事並沒有多少人妄加談論。這也使得公孫鞅即便是進了安邑,依然並不知道李悝已經死了。
此刻的相邦府,正在進行著盛大的慶祝午宴。繼李悝相邦逝去後,田文自齊來魏,接任了相邦,如今,田文相邦也駕鶴西去。
昔rì田文門下,各sè的清客門人有千人之多,但主家既逝,卻是大多數都離開魏國,重新自謀生路了,只有少數人,被魏國的貴族高官收歸門下。
這一次,公叔,也就是魏武候公主之婿接任了相邦之位。
戰國時代,貴戚身份名義上雖然高貴,然而真實地位卻並非如此,不說那些個世襲大族,就是手握實權的三將六卿也絲毫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而相邦,卻是國君之下第一人,尤其是在推行法治的魏國,即便是有著爵位的那些世襲貴族,在相邦面前,也是誠惶誠恐,不敢有絲毫的殆慢。公叔以外戚身份接任相邦,在家族之中,自然是地位的一個重大轉折,可謂是平步青雲了。有道是一朝凌雲頭,百代澤恩露。乍逢此喜,如今的相邦府開盛大的慶祝午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宴會上,無數的世襲貴族、公卿將軍觥籌交錯,這其中,便有著大司馬王錯。
自從李悝死去,王錯心裡不自在已經很久了。這倒不是王錯如何的敬仰李悝,或是李悝曾對王錯如何如何的扶助,而是王錯與吳起結了仇。yīn晉之役時,王錯指使侄兒王川佯作出擊,向秦軍報信,被吳起殺所殺,當然,這事也不過只是個導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卻是當年吳起功高受寵,曾數次當面指責王錯,置王錯貴族臉面於不顧。王錯數次想找機會報仇,奈何yīn晉之役前,吳起風頭正盛,yīn晉之役後,李悝的身死又讓王錯知道了吳起的強大,這眼看著仇人逍遙卻無可奈何,王錯自然是心裡十分的不自在了。
田文故去,王錯倒也是收留了幾個那些田府曾經的門客,只是水平都不太高,最好的也只是人仙修為,對付吳起,還差得太遠。而王錯本人,卻是根本不會任何法力。王錯也曾想讓田文對付吳起,只是田文來魏之前還曾做過幾個國家的相邦,處事之間自然是jiān滑如水,對於這些為人做刀俎的事當然也不願意摻合。如今田文死,公叔為相,又收留了幾個田家門客,王錯心裡也就開始打起了小九九。
在數年之前,李悝為相之時,吳起因功勞巨大,在文候面前就曾露出出將入相的想法,只是當時李悝深受寵信,而吳起法力還弱,沒辦法而已。後來吳起晉地仙,殺儒聖,練武卒,心中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一直想成為相邦,進而掌握整個魏國,以此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只是一方面吳起yīn晉之戰後忙於恢復法力,修復法寶,強大自身,訓練武卒,一方面田文手下也有幾個能力出眾之輩,雖然與吳起差得遠,但蟻多咬死象,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