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話,那將是一個六維的時空。
而在六維的時空之上呢?還會有容納無數六位時空沙漏投影的七維時空之球吧?
而七維肯定不會是終結,也許宇宙可以無窮無盡的演化下去,會有盡頭麼?
同時,我們換個相反的方向推演,我們現在還無法認識的夸克粒子,其內部的構造是怎樣呢?如果真的是一沙一世界,那麼夸克粒子中是否也存在一個宇宙,就像奇點宇宙一樣,是由無數的時光沙漏組成?而時光沙漏中還有更小的空間微粒,是否還有更小的宇宙?
如此一來,宇宙將走向大小的兩個極致。當然,這種推演之是哲學上的推演,並不能坐實。就科學觀察的角度看,我們能夠觀測的極致便是五維奇點宇宙,在奇點域外是一團混沌,而極小的粒子最終會歸於一團無序又混沌的能量。混沌是起點也是終點,世界並非你想象的複雜。
也許,你還是會覺得理論的世界如同天上的繁星,是如此的迷眼,接下來我會向你介紹最後一個模型:投影電磁模型,你也許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簡單的感官。
慢慢期待吧!我所要帶你看的風景並不止,而且人生的極致也並非你所見的狹隘,我會是你的嚮導。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接下來的一段,是四天後的聖誕節,3053年12月25日。
看風景看到這裡,物理中“物”的世界差不多結束,即將進入“理”的範疇。就好像量子力學中的“哥式解釋”和“弦理論”兩理論發展到極限都需要介入哲學範疇一樣,想要將低維視界中的影像描繪清楚,必然要藉助哲學中超驗的那一部分理論,這是維度視界所決定的。“物”是對真理投影的真實描述,而“理”則是對投影濃縮式的綜合。
故而,在講訴電和磁的有意思的風景之前,我先介紹兩個有些枯燥的哲學模型。一個是來自古希臘柏拉圖性靈學中的洞喻理論,另一個是來自明宋理學家朱熹關於理一分殊的太極的理論。
知道你一遇哲學就頭大,所以雅不了就俗,只能簡要的和你解釋。
首先,柏拉圖的洞喻理論講的是一群關在洞中的囚徒,只能面壁而行,看不到身旁和身後的風景,在他們頭頂有一個火把,在他們身後有另一群人扛著假人假馬等等假的東西在火把下走過,然後那些假的東西在壁上形成的風景,被面壁的囚徒習以為常後就以其為真。現在想想看,囚徒想要從“經驗主義”的牢籠中解脫出來,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首先,他必須要不被投影迷惑,看到真實的東西,然後又要看到真實的東西在更高的層次上也是假的,最後逃出洞穴,得到更真實的風景。
我們要不被投影迷惑,得到投影后的真實,就是要經歷一個這樣不斷提高維度視界的過程。
朱熹的那個關於太極的理論,深入淺出的說,是說明真實和投影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就是四個字理一分殊,所謂理便是真理,真理是唯一的,而什麼是分殊呢?真理散佈在萬物中,是為分,不同的事物有真理不同的體現,是為殊。按朱老頭的意思說天地一太極,萬物一太極,分之天地,而太極不減,人人日用,而太極不增。他用太極來代表真理的本體,而萬物就是真理投射出的影像,真理在低維視界中的投影都蘊含了太極的一部分輪廓,也算是一小“太極”,將太極的真理投射出一千一萬個影子,真理卻並不減少,在低維視界中投影又會經過反射形成新的投影,小太極經過演化會形成新的太極,但是真理的本體卻並不因此增加。按照粗俗易懂的理解,真理就是我們身體中的遺傳基因資訊,而我們的眼睛,耳朵,四肢等等都是這些遺傳資訊的投影,但是奇妙的是,我們眼睛,耳朵和四肢以及種種器官中的細胞都蘊含了全部的遺傳資訊。細胞不斷投影演化,遺傳資訊並不增加,投影匯聚成具體形態的組織和器官,遺傳資訊也並不減少。
透過朱老頭的哲學模型,我們可以瞭解真理的投影之後形成的種種效果,透過柏拉圖的洞模型,我們則可以知道透過投影瞭解真理的方法。將這兩種模型聯絡起來,可以組成一首美妙的詩,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首詩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空”。
詩的前半句對應的是朱老頭的理論,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意思是皓月當空,地上每一條江裡都會倒影出一道月亮,月亮唯一,月影卻不可數記。唯一的月亮是理一,而成千的月影便是分殊。先不要用邏輯去思考,僅僅是想想這明月照大江的風景,看看你是否會有所感動?
而下一句“萬里無雲萬里空”,說起來就更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