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犼獸說的差不多,是一隻尾部分叉的‘小蛇’,也可以說是水怪,總是用尾巴鉤住獵物拽入水中捕食,應該是很兇猛的怪獸。孫為民想想不由覺得好笑,身長二十餘米的巨蛇水怪,竟然在犼獸眼中只是一隻小蛇。。。。。。
說起鉤蛇,在清代蔣師撤所著的歷史文獻《臺遊日記》之中也有過記載: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鉤蛇,能以尾取物;見亦嵌集。由此可見,在《臺遊日記》這樣的歷史文獻中也出現了鉤蛇,足可見兇獸之說,疑竇重重,讓人很難了然,猜測不斷。世間自事,真是千奇百怪。
孫為民一看青睿還沒有動手就已經開始洩氣了,忙安慰道“犼獸已言明過,此處的鉤蛇虛弱無力,剛和犼獸鬥過,應該不難收拾,我們盡力而為吧。興許能收穫到一方天印也說不定”孫為民知道,青睿對天印看的很重,所以把事情講明,希望可以激發起青睿的鬥志。
如此,青睿的臉色總算緩和了不少,但她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扶了扶腰間存放靈石的帶囊,嘀咕道“只省二十餘顆了,找時間要回次鬼魅之境才行。”
“將軍你看!”孫為民正在觀察青睿舉動的時候,裡白指著湖中著急的提醒道“它過來了!”
眾人抬眼望去,果然,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湖面上出現了一條長長水線,似一支巨大的水箭直奔岸邊馳來。水線的來速之快讓人目瞪口呆,隨帶而起的破浪波紋呈錐形向兩邊散開,遠遠望去一道又一道甚是壯觀,眾人看的清清楚楚,驚心不已。
“都小心了!”孫為民中手緊緊的握住拴著山羊的藤蔓,心中緊張已是難免。他看著那疾射而來的水線疑惑道“鉤蛇難道已經復原了?怎麼不像是受傷的樣子呢?”
(讓大家久等了,關於鉤蛇的史料記載太少,老頭一直追到臺海才找到點線索,所以耽擱了。不好意思)
第五十七章 奇門遁術
鉤蛇來的甚快,當離湖畔還有百十米的時候就遁入水下不見了蹤影,看來它要出手了,孫為民突然感覺到鉤蛇的氣道弱了不少,頓生奇怪,暗道“它用的難道是奇門遁術?”。
所謂的遁術看似玄妙讓人難懂,其實講究的就是一個隱字。《奇門遁甲》中就有記載:“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遁”是隱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之下。如此,遁術實則就是藏蹤隱跡之術。
而《奇門遁甲》之中說的遁甲之術則多用與兵道,正所謂:遁甲為兵而設,為陰象,為詭道,故取諸遁,謂其遁於六儀之下而不見其形也。說白了就是列陣藏兵之法,迷惑敵人,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三國時的諸葛亮、漢朝張良、明朝的劉伯溫等都是《奇門遁甲》高手。
所以,《奇門遁甲》早先完全屬於帝王之學,民間是不允許學的。清代四庫全書在撰寫《遁甲演義》的提要中稱“奇門遁甲於方技之中,最有理致”。由此就能看出《奇門遁甲》之術已被列為治國之道,而並不像民間普遍認為那麼的飄渺浮華,讓人不見其蹤。
《三國義演》中其實也有關於奇門之術的記載。話說,東吳智勇雙全的大將陸遜,在當時打敗了劉備後,率領數萬人的追兵乘勝追擊,結果遇到了諸葛孔明的“亂石陣”,陸遜帶領數萬兵馬進入亂石陣後,立刻迷失了方向,幾乎喪生於“亂石陣”中,後幸得高人相救,才得以脫生而逃出,最後也就知難而退了。大家想想看,一堆亂石,居然打敗了由陸遜帶領的成千上萬驍勇善戰的軍隊,這說明了什麼?諸葛亮已將《奇門遁甲》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大家不禁要嘆:“孔明真神人也”!故大詩人杜甫亦有詩云: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裡說的八陣圖就是奇門之術。而孔明用的就是遁甲的藏隱之法,將‘生門’藏與六儀之下,那陸遜自然就能進不能出了。
《奇門遁甲》歷來被古代皇家視為“帝王之學”,私藏於皇室內宮,不輕易示人。直到北宋時期的國力空虛,北方遼、金等外族虎視眈眈,宋真宗、宋仁宗二帝為抵禦外族的入侵,才在社會上大力宣揚起《奇門遁甲》,仁宗年間,其多方蒐集有關《奇門遁甲》方面的書,並由皇家寫出《景祐遁甲符應經》,宋仁宗皇帝親自為其寫序,廣發民間,才得已現與世間。足可見,《奇門遁甲》的玄妙,連帝王之家都如此重視,難道真是欺騙之學?其中真章不明者難懂。
以上說的是《奇門遁甲》中的遁甲之術,多用與兵道。除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