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哪一年他忘記了,東芝因為缺乏合作方的支援,最後不得不主動放棄HD格式,轉而加入了藍光陣營。
這場格式之爭,表面上看都是東芝、索尼、松下這些硬體裝置提供商的競爭,而在他們的背後,那股強大的力量才是勝負手,也就是好萊塢製片商。
確切點來說,是六大電影公司。
他們手中龐大的片庫資源,才是最為可怕的地方。
羅南專門向克里斯打聽了一下,六大公司支援的目標不盡相同,索尼哥倫比亞肯定支援以索尼為核心的藍光技術,另外迪士尼也表態支援藍光。
華納兄弟已經明確表示HD-DVD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至於其他的大公司,暫時立場不明。
畢竟這兩項技術還處於開發階段,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投入市場。
跟六大公司一樣,羅南時刻都在關注線下新技術的發展,每一項線下新技術的推出,都意味著可以把公司的電影包裝成為新產品,投入到市場上面獲益。
線下新技術等於非常誘人的收入,即便六大公司都流連忘返,每一項新的影片技術誕生後,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便會將許多老電影從片庫箱底翻出來,重新用新技術製作翻新,然後賣個好價錢。
過往的錄影帶、LD、VCD時代皆是如此,有時候甚至會重複翻新老電影,幾部弄個合集,甚至加點花絮,美其名曰特別版。
這一點是電影無可比擬的優勢,連三十年代的電影線上下都有市場。
而從技術廠家的角度來看,新技術最好永遠能替他們賺錢下去,直到他們認為有必要再開發下一代技術,但這實際上與好萊塢的利益是衝突的,好萊塢會有等不及的時候,那時就會主動對新技術實行催生。
很難說BD和HD的格式之爭,是不是好萊塢在背後推動的。
到時,BD出一版,HD再出一版,反正影碟製作成本一向不高,隨便賣賣就能回本。
而且碟片中的影片尺度比影院放映版本大多了,市場限制也不像影院分級那麼嚴苛,很多大尺度的鏡頭充斥其中。
羅南透過這幾年的運作,也懂得DVD市場的一些規則,所以當莫妮卡-貝魯奇打來電話,說《不可撤銷》的導演兼製片人賈斯帕-諾願意在戛納電影節期間與他見面,商談北美髮行版權的時候,一口應了下來。
這片子,只要控制好購入價格,適當的炒作一下,單是賣DVD就有得賺。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以NC-17的分級在影院中上映。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讓一些北美影迷認識了莫妮卡-貝魯奇,到時放出超大尺度的部分片段,肯定有人趨之若鶩。
文化產業市場往往就是這樣,越禁止的越有吸引力。
《生化危機》劇組這時從歐洲結束外景拍攝,轉入華納製片廠的攝影棚,拍攝一些關於蜂巢的內景戲。
這是屬於沙海娛樂的外來專案,劇組的直接負責人一直是塞繆爾-哈迪達,不過所有的審批權都掌握在沙海娛樂這邊。
按照原計劃,影片此時已經應該拍攝結束,但二月初拍攝一場動作戲的時候,片場發生了意外,米拉-喬沃維奇誤傷了三名演員和幾名幕後人員,其中包括導演保羅-安德森。
而且保羅-安德森傷勢較重,斷了兩根肋骨。
導演無法工作,劇組不得不臨時停擺,拍攝也就拖了下來,一直到三月份才恢復。
幸好劇組在保險公司投保,鉅額的保費發揮了作用,消防員基金總計向人員和劇組支付了320萬美元的保險金。
這也能彌補劇組停擺帶來的損失。
或許是撞了保羅-安德森的緣故,米拉-喬沃維奇與保羅-安德森勾搭上了,炫妻狂魔也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炫妻之路。
“估計要到四月底結束拍攝。”
攝影棚中,塞繆爾-哈迪達對羅南說道:“後期製作有些麻煩,特效鏡頭很多,怎麼也要七月份才能完成製作。”
羅南輕輕點頭:“這樣的話,八月份上映不合適。”
塞繆爾-哈迪達建議道:“我認為不要太急,多留一點宣傳時間。”
羅南做出了決定:“我讓使館影業方面查查檔期,明年找個合適的時間上映。”
反正下半年是不可能。
“也好。”塞繆爾-哈迪達似乎信心不是太足:“找個競爭小點的檔期?”
羅南也不認為《生化危機》具有好萊塢一線的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