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僧,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有這麼高的武功,但是我看金庸寫到鳩摩智是這樣一個武功高手時,後來怎麼辦呢?處理得太好了,就在“枯井底,汙泥處”,他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去了全部內力,他一身武功全部廢掉了,武功廢掉了,禍兮福之所存,他一下頓悟了,從此之後回到西域,專心弘揚佛法,成為一代高僧,用我們的話說卸掉了知識反而提高了一個境界。在《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當著敵人教授張無忌武功,連問“忘掉了嗎?忘掉了嗎?”張無忌說忘掉了,忘了一點了,最後全忘了,全部忘掉時,就是武功大成時,你記著,就錯了,你忘掉了,反而是正確的,忘掉了的時候,你就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因為“無”不是我們日常中的沒有,“無”包含一切的有。當然在這一點上,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無為而無不為”。那麼《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簡直是部佛教的大典,陳平原老師說金庸小說可以作為佛學的入門書,因為佛學道理很高深,你可以先讀金庸小說,瞭解一些佛家的道理,就像《天龍八部》裡面就寫了“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茫茫人世是一個苦海,不論你是英雄也好,惡人也好,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他所寫的有名有姓的人都不是幸福的人,每個人都沒有完成自己的初衷,都走的是和自己一開始的想法相反的道路。蕭峰立志不殺一個漢人,結果他殺了多少漢人?蕭峰大戰聚賢莊,殺得血肉橫飛,這都是違揹他本心的,他不但殺了這麼多漢人,他把自己的心上人一掌給打死了,讀到這些時有一種古希臘悲劇的震撼,你感到是誰在操縱這一切?這裡面除了性格悲劇,還有命運的悲劇。我們從儒家的角度來看,蕭峰最後為什麼而死,蕭峰是為天下蒼生百姓而死,為世界和平而死!也就是說蕭峰既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戰神,是馬爾斯,同時他又是一個和平之神,是雅典娜。從儒家角度來講,蕭峰如此偉大,但從佛家角度來講,蕭峰又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人,他太苦了,好好地做著一個威風凜凜的丐幫幫主,忽然有一天被告知,你的身世不是這樣的,這是個巨大的雷劈下來,使人感到命運的殘酷。段譽也是這樣的,每追求一個女孩子就發現是自己的妹妹,簡直傷心得要死了,而且到最後才知道,他最敬愛的父親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他最痛恨的大惡人才是他的生身之父。虛竹就更慘了,虛竹一心一意想做一個好和尚,虛竹是天下最虔誠的好和尚,他立志做一個什麼戒也不破的好和尚,可是結果呢,他破了所有的戒,一破再破,可是妙就妙在這裡,就是因為他破了所有的戒之後,我們才發現他還是最好的和尚,是不是好和尚跟破不破戒沒有什麼關係,關鍵在於人的心靈,你是不是有一顆菩薩之心。這種充滿多層次的辯證法,在讀《天龍八部》時常使你感到茫茫人海,就是佛家講的苦海無邊,那麼多受苦受難的人,但是他又寫出了受苦受難的原因、現實的根源。我們就說阿紫,阿紫開始是個非常令人討厭的陰毒、殘忍的小姑娘,但是你讀到最後,又不禁對她發生幾分悲憫,又知道她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個人不是偶然的,她一生下來就被親生父母所拋棄,然後又成長在那樣一個環境中,在星宿老怪的手下,那是一個爾虞我詐、誰壞誰能生存下來的環境,所以她變成那種乖戾的性情,很壞。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本性有一絲善良還是不能泯滅,當她發現蕭峰打死阿朱時,她發現蕭峰那麼悲痛的時候,她一定是無意識地感到人間有一種真的東西存在,不管她有沒有意識到,但從那一刻起,她深深愛上了蕭峰,但是她不會用正常方式表達這個愛,她表達愛的方式是要把蕭峰害死,要把他打殘廢了,讓他永遠留在她身邊,但從這種變態中,她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蕭峰。她為什麼那麼迫害遊坦之,因為遊坦之曾經向蕭峰扔過石灰包。當然遊坦之也是一個非常慘的人,阿紫眼睛瞎了,這個寫法也是非常妙的,這是一種象徵,實際上是說阿紫在心理上是個盲人,她不辨善惡是非。這一開始實際上不是金庸寫的,金庸寫到這一段時,正好他要到歐洲去一趟,但報紙上要每天連載,他就請來倪匡代他寫,但是說好了,回來要重新寫,要改,所以倪匡非常得意,這是倪匡一生中最榮幸的事。倪匡在自己的客廳裡掛了一幅對聯就是吹噓自己的,下聯是“曾代金庸寫小說”。後來金庸從歐洲回來,倪匡說:“對不起,我把阿紫的眼睛寫瞎了。”金庸說不要緊,後來金庸修改了這一部分,但他保留了阿紫眼睛瞎的這一情節,但在這情節上變化出非常奇妙的東西,由眼睛瞎寫到遊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獻出來,換給她,那麼妙,到後來眼睛一再用,到了最後時,她居然又把眼睛挖出來還給遊坦之,抱著蕭峰的屍體墮下懸崖,完了遊坦之也墜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