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鑽制的槍管極為精良,岱山製作的火槍遠勝杭州的匠戶打造的,出現炸膛的機率很小,所以軍中的火槍基本都是岱山的作坊生產。
幾個月來,火炮作坊不停的在造炮,不過由於普通的海船無法安裝紅衣大炮,因為承受不了火炮的後坐力。任思齊便下令減小火炮口徑,研製出小口徑的火銃安裝在各主力帆船上。
現在已經是崇禎十七年冬天,離清兵南下的日子已經不遠,用不了多久,岱山軍就將會和清兵作戰。雖然岱山軍水軍實力強大,可是擁有的大部分是適合在海中行駛的尖底海船,動力基本上靠風帆,無法在內河行駛。
江南地帶河網密佈,以岱山現在的帆船根本無法在內河行駛。鑑於此,任思齊和茅十八等水軍將領商議,派人去沿海各地的造船作坊,購買適合內河行駛的平底戰船。可是造船不比其他,速度很慢,一個冬天下來,也就購買了五十多條平底漿帆兩用戰船。
五十條船看似不少,可每條也就裝載士兵三四十人,加起來也就兩千多水兵。
沒辦法,任思齊只能派梁九負責,對手下船隻進行改造,無比改造出適合在內河行駛的戰船來。
整個冬天就在這種繁忙的正軍備戰中過去了,轉眼間就到了臘月。
有訊息忽然從北方傳來,佔領了北京的滿人拋去了和南京朝廷和談的面孔,悍然出兵伐明。
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派遣豫親王定國大將軍多鐸統領滿漢大軍出兵伐明。十月多鐸率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出了北京向南進發,還未等到達江蘇境內,忽聞大順軍二萬餘人東渡黃河,連下濟源,孟縣等地,並圍攻河南懷慶府城沁陽。
多爾袞便下令多鐸改向先攻打順軍。多鐸統領大軍於十二月出擊潼關,順軍接連失敗,大將劉宗敏、劉芳亮接連敗於滿軍之手。雖然順軍防守潼關佔據著地勢之利,奈何滿軍運送了大量的紅衣大炮攻城。
在滿軍的火炮轟擊下,潼關搖搖欲墜。而此時滿清北路軍軍在滿清英親王阿濟格的帶領下從山西保德州渡過黃河,進入陝北,圍攻榆林。
在兩路滿清兵的夾擊之下,陝西的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決定放棄陝西,經藍田、商州進入河南,向襄陽一代轉移,那裡還有襄陽四府十餘萬大軍。
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滿清軍佔領了西安。
二月,多爾袞下令阿濟格率軍追擊順軍,多鐸則率領本部大軍出潼關,經歸德(今商丘)伐明。
滿清的出兵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後一絲議和的幻想。大學士兵部尚書史可法匆忙北上,部署淮河防線。並派興平伯高傑率本部出兵河南,試圖北伐。
高傑是流賊出身,以擁立之功被封為興平伯,成為了江北四鎮軍閥之一。其為人貪婪殘暴,但是就勇氣而言卻遠勝其他軍閥如劉澤清劉良佐之輩。其本人又很敬慕史可法。
得到史可法的命令後,高傑即率領本部軍隊向北,於元月抵達歸德。此時駐紮在睢州的明河南總兵許定國已經決定降清,邀請高傑到睢州來,於宴席間埋下伏兵,殺掉了高傑,然後率軍度過黃河。
高傑一死,北伐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史可法只能倉皇間逃回揚州。
滿清大軍即將南下,南京朝廷一片慌亂,緊急下旨,調集各地軍隊到南京勤王。(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寧波總兵
弘光元年三月十日,岱山島
軍政首腦聚集一堂,商議各項事宜。
雖然幕府以及巡檢司各種機構日趨完善,各種事情也都有專人負責。可涉及到各種大事,仍需要眾人聚集商議。
“春耕現在正進行中,岱山島上春稻已經播種了一半。今年島上一般的耕田種水稻,另一半會種小麥。其他島嶼上的春種也在進行中,金塘島開墾了兩萬八千畝耕地,因水庫冬天剛修,蓄水量很少,無法種植水稻,只能播種小麥。”
戶曹主事沙福對任思齊彙報起春種之事,事關糧食大計,不能不重視。
岱山島及附屬各島開墾了總數達六萬畝的耕地,雖然海島土地貧瘠,可有鳥糞在,糧食產量不比內地耕地差。去年的耕地畝產達一石半,已經和大陸上的糧食產量差不多。
六萬畝耕田,夏秋兩季,差不多能產十五萬石糧食。岱山各島移民加上原有的島民十多萬,士兵兩萬五千,這些糧食雖然不夠一年吃的,可也極大的減輕了岱山糧食的壓力。
沙福回報過後,巡檢司其他主事也都就自己負責的工作彙報了一遍。
“諸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