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了真切的笑容。
過了年後,在沙福的帶領下,高亭北面的水庫大壩修建完成,並在高亭的四周修建了縱橫交錯的水渠。一萬八千餘畝耕地被開墾出來,大部分都種了水稻。在清明左右下了秧苗,不出意外的話,六月份第一次的水稻就會收穫。這對岱山巡檢司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
岱山巡檢司現在有士兵六百多,加上家屬有近兩千人,所需的糧食全需購買,每個月都是一個很大的數量。等到水稻成熟,整個岱山糧食就完全能自給自足。
而岱山軍的規模肯定會越來越大,糧食是制約發展的最大因素。所以任思齊才會積極的在岱山開荒。
“大人,您去年從日本弄來的鳥糞可幫了大忙,我沒想到這秧苗長得如此好,這樣看來,今年的春稻產量肯定會在兩擔以上。”沙福滿意的對任思齊說道。
兩擔算得什麼?要知道那些鳥糞不知道存在了幾千年,富含氮磷鉀和後世的化肥也查不了多少,後世施肥的水稻畝產可都在千斤以上。
“老人家辛苦了!”看著沙福被曬得黝黑的臉龐,任思齊從內心裡生出了感激。
在岱山巡檢司,沙福雖然只是被任命為書吏,可實際上他相當於高亭鎮的民政官,管理者整個高亭的屯田之事。
岱山的耕地雖然都分配給了士兵們,可是士兵們平時忙於訓練剿匪,能耕種的時間有限。所以田地主要靠家人,可是沒有壯勞力的話,種地很困難。所以所有的田地其實是整體在一起耕種,所有人都出力,這樣收穫時按照家中田地的多少和參與的人工分配糧食。當然這種辦法有很多缺點,不過目前看來卻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而沙福負責著整個種田之事,方方面面都要操心,他的辛苦顯而易見。
“沙伯,您看能不能在這稻田裡養些魚或者是鴨子,這樣稻子收穫的時候,也能順便收穫魚鴨。”看著眼前稻田裡盪漾的水波,任思齊建議道。
“養魚好說,魚苗好弄的很。可養鴨就不好辦了,咱們上哪裡弄那麼多的鴨仔啊?”沙福為難道。
“鴨仔就去杭州買,第一批去買,以後就自己孵。”任思齊揮揮手下了決定。
“這麼多稻田要是養鴨子的話,足能養上好幾萬只,到時大家可都有口福了。”
“魚還是不要養了吧,魚便宜的很,沒有什麼價值。”沙福想了想提議道。
在海島上,最不值錢的就是魚了,乘船出海撒上一網,就能網回很多魚來。可是正因為魚多,也就賣不上價錢,漁民們勤苦出海幾日,打了一船魚,運到城市去賣時,卻賣不上什麼價錢,很大一條魚也就賣個幾文錢,交過稅後落不下幾個錢。
人不能只吃魚,還要吃蔬菜糧食,可是糧食的價格非常的高,一石一直在三兩銀子上下,漁民們買上一船魚還換不回一石糧食,所以在沿海,最貧窮的就要數漁民了。
而且魚這東西,你打上來就得趕緊賣掉,否者放上幾天就會死去,那時再賣就沒人要了。這也是沙福不願養魚的原因。
可任思齊卻有不同的想法,既然海島最豐富的資源就是魚,他當然要在魚上打主意。魚不是不能久放嗎,可若是做成罐頭的話,不久可以長久儲存。而且魚罐頭還可以做成商品,用海船運往各處,這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意。
後世的罐頭都是用鐵皮或者是玻璃包裝,現在鐵皮和玻璃都不好辦,不過可以用陶瓷啊。只要聘請些陶器匠人,在島上就可以燒製陶罐,然後用陶罐製作罐頭,這工藝並不複雜,岱山士兵的家屬平時都可以製作。
任思齊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拜託劉德福,讓他幫忙尋找會燒製陶瓷的匠人,過年後,劉德福真的找了兩個,送到了島上。任思齊把自己的要求告訴了他們,要求燒製能容納一斤左右的陶罐,也不知道他們弄的怎麼樣了。
在高亭鎮北面的磨心山山區,是岱山巡檢司的工匠區,在這裡有好幾個作坊。陶瓷作坊位於山腳下,這裡有著豐富的黏土,最適合燒製陶器。在山谷裡還分佈著火藥作坊和鐵器作坊,目前岱山軍的火藥已經能夠自產,鐵器作坊負責製作武器,因為技術的原因,現在只能製作火炮彈丸,以及簡單的長槍槍頭,至於火槍火炮則沒法制作。
陶器作坊的負責人是老陶和他十五歲的兒子,他父子是江西人,祖輩都是燒製陶器的匠人,也不知怎麼的被劉德福請了過來。
“大人,您要求的陶器已經燒好了。”老陶拿起一個陶罐遞到任思齊手中。老陶是燒製瓷器的匠人,雖然手藝算不得多精湛,對燒製這種最簡單的陶罐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