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討伐董卓的諸條,公孫瓚也一直都認同劉虞中立的立場,名義上是對董卓效忠的;最耐人尋味的要說第九條,公孫瓚也是賤妾所生的孩子,所以他早年間才那麼坎坷,現在從他口中說出“春秋之義子以母貴”這番話,多多少少有點對命運的自嘲吧。而從這十條罪狀裡,我們也能看出公孫瓚對命運不公的控訴,你袁紹有那麼好的條件,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天下局勢,但你袁紹卻沒有那麼做,你反倒和我們這些人搶地盤搶錢,所以你袁紹你不是個好東西,你有罪,公孫瓚是帶著這樣一種情緒來控訴袁紹的。對公孫瓚來說,這個並不像是為了在大義上駁倒袁紹而一時捏造出來的藉口,而是他腦子裡根深蒂固的想法——平時他看到良人子弟來求官的時候,也特意把這些人放到最苦的環境裡面去,讓他們也嚐嚐挨餓受凍的滋味。不知道公孫瓚的這種偏執是不是和他上司劉虞那種良好的出身有關。
在這篇為了報仇而發出的檄文當中,公孫瓚當然不會忘記提及導致自己弟弟戰死的事情,這就是第十條。在他看來,沒有袁紹多事派周昂奪取陽城,袁術就不會後來派孫堅和公孫越攻打周昂,公孫越也就不會死。事實上,讓公孫越被捲進袁氏兄弟的糾紛當中這才是公孫越真正的死因,只是公孫瓚不可能那麼看就是了。
公孫瓚自初平二年冬率領大軍南下,屯兵界橋。在那裡他把自己的親隨都封了官,還讓他們直接去各地赴任,就好像冀州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了。而因為懼怕公孫瓚的兵威,冀州各郡縣竟都十分順從地歸順他了。這樣一來袁紹自然是坐不住了,他在初平三年調集了數萬兵士北上和公孫瓚對陣,兩軍在界橋以南二十里的地方開戰。
北軍步兵兩萬在當中,騎兵一萬分列左右,中間閃出公孫瓚最得意的白馬義從,軍士衣甲旌旗光鮮,氣勢洶洶。而南軍一方就比較寒酸了,只是派出八百步卒和千餘弩兵做先鋒迎戰,幾萬主力在後面結陣。
南軍先頭部隊的指揮官是麴義,他和監軍沮授一樣,原本都是韓馥的部下。但在袁紹還未兼併冀州之前他就反叛韓馥,並從那時起就投靠了袁紹。在參加界橋之戰以前,他曾率軍和匈奴軍作戰,救下了被綁票的張楊;在此之後他也多次為袁紹帶兵作戰,是個很出色的將才,尤其他曾經長期呆在涼州,學會了羌族人作戰的辦法,是一名對付騎兵的專家。
當公孫瓚的騎兵殺過來的時候,麴義的八百人都躲在皮盾下面一動不動。北軍騎手們根本不把這麼少、這麼膽小的敵人放在眼裡,於是就打算乾脆用馬蹄踏爛這八百人,好好挫一挫袁紹軍的銳氣。
正文 第348章 新的格局
但是,麴義軍隊此時的表現正應了《孫子》中的“怯生於勇,弱生於強”,試想,當自己身邊的地面在隆隆的馬蹄聲中不停震動,高大的騎兵黑影透過瀰漫在眼前的濛濛煙塵逐漸靠近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夠還牢牢地站在原地不動呢?此時那八百人看似怯弱的舉動之中可是蘊含著了不得的勇氣與鎮定啊。
結果等騎兵衝到近前,八百人一齊站起身來,揚塵大喊。關於一群人這樣一起喊的音量能有多大,公孫瓚本人應該是最清楚的,他本人就是個大嗓門,後來在易京樓裡做著“百樓不攻”美夢的時候他還專門訓練一群婦人的音量,讓她們朗聲說話的聲音能傳到幾百步外。在當時的界橋戰場上,這八百人可是在生死關頭拼了命的吶喊,衝在最前的戰馬怕是早已受驚了。而此時,八百步卒背後的千張強弩開始發射,受驚的戰馬還有馬背上的騎手自然成了活靶子,列陣前進的騎兵,前面倒下後面撞上,馬上就亂作一團了。
在當時,騎兵的裝備並不齊全,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主要是在機動性上,還有就是由機動性帶來的衝擊力。麴義的戰術正是一舉消滅了公孫瓚騎兵的衝擊力,對一群沒了優勢的騎兵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八百人抄起兵刃上前砍殺,袁紹軍主力也立刻投入戰場。公孫瓚的大將嚴綱被擒殺,敗走的殘兵找不到回營的路,曾經擊破過三十萬青徐黃巾的精兵強將們馬上就一敗塗地了。
麴義一鼓作氣追殺了二十里,在界橋上又殺退了公孫瓚的預備隊,還徑自殺到北軍大營,剁倒了公孫瓚的牙門旗,至此南軍可說是大獲全勝。袁紹率領大本營向前推進了幾里。一看公孫瓚已經大敗,就放心地讓麾下將士都去追殺敵方的逃兵立功,自己和一班幕僚志得意滿地斟酌應該如何寫信羞辱公孫瓚。對當時的袁紹來說,公孫瓚實在是軍力強盛的勁敵。因如此輕易獲勝而得意忘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沒想到接下來就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公孫瓚一隊敗逃的騎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