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試卷裡有一百道選擇題,每題給出六種截然不同答案,根據各自答案的結果作出不同選擇,最後得出的政治傾向,經濟傾向以及文化傾向。
太學考試主要取出傾向黃老,並傾向革新變化的年輕人,尤其是文理工三大系要求最嚴格,其他幾大學院可以降低各自的要求。
考試除了第二天稍微難點,其他兩天不難考,第二天不要求長篇大論的回答,只需要五百字以內給予簡單回答即可,答案中規中矩都會給一半以上得分,寫的稍好會有更高分,只要有一定知識水平都可以應付。
曹時本以為考試會大面積透過,因為試題實在簡單的不行,只要你識字就可以寫點東西,只要你寫的言之有物就有一半基礎分到手,幾十萬考生怎麼也得有一半透過初試,太學只准備招收五萬人,他還得再出一份更難的試卷進行二次考試。
可結果讓他大跌眼鏡,很多人交白卷。
尤其是第二天,他發現大部分考生的卷子是完全空白,他們只在卷子左上角有個歪歪斜斜的名字,卷子分乾淨的像沒用過似的。
“這是什麼搞的?”(未完待續……)
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
衛綰拿出一份試卷說道:“第一名就是這個會稽郡吳縣朱山拊。”
“他是哪個陵邑的?”
“不在陵邑,在長安城內居住。”
“嗯?為什麼不在陵邑里?我記得不在陵邑應該不允許在長安居住。”
“他家有個官身。”
“原來是耕讀之家,難怪會有這麼好的文采。”
曹時瞟過朱山拊的個人簡歷,在家庭成員一欄看到很眼熟的名字,朱買臣。
直不疑嘆口氣:“他父親叫朱買臣,我也曾和他有過數面之緣,他家是吳國,本是會稽郡的小吏,去歲先帝駕崩前夕押送囚犯到京師,只因先帝駕崩耽誤了行程幾乎流落街頭,無意中遇到同鄉莊助,得推薦入宮御史。”
曹時記得這個人的名字,不僅是他在歷史上似乎有名字,更因為北方姓朱的人不多,叫買臣的更少,起名風格明顯偏向江南,同名同姓又在長安的可能性極低。
宮中低階官僚有很多,他也不曉得宮中哪個人朱買臣。
“不及格的那麼多,是不是咱們出的試題太難了?”蘇廣意問道。
曹時抬起頭:“不算難,我們找人測試過的,正常情況應該會考出及格成績才對呀!這麼多不及格應該是良莠不齊。”
身後蕭勝陰惻惻地聲音傳來:“不難還淘汰了那麼多人?”
審閱試題的小吏悶著頭裝作不知道,另外三個副祭酒也假裝沒聽見,曹蕭兩家撕了幾十年。外人是很難插進嘴的。
曹時冷笑一聲嘲諷道:“國家取士必須有嚴格的章程,隨便把阿貓阿狗招進來是對江山社稷的不負責。對天子的不負責,副祭酒要多為天子負點責啊!”
“久聞你牙尖嘴利的名聲。果然很會說話。”
“你的陰陽怪氣也不差分毫。”
發榜日當天,馮單早早的出門,與劇信匯合到太學門口看榜。
到地方時幾萬人圍著門口焦急的等待,直到卯時末大門緩緩開啟,幾名小吏張貼榜單,南軍衛士虎視眈眈的守著大榜,不讓人越過雷池一步。
“我的名字呢?我的……我看到了,我的名字在這!”
一個人發瘋似的大喊大叫,身後的人立刻把他拉出去。擠進來的人四處張望:“還有我的名字在哪……唉,怎麼沒有我的名字呢?”
欣喜若狂者十之二三,鬱悶失落者十之七八,劇信憑著強壯的身體擠到人群裡,找了半天才看到兩人的名字。
“怎麼樣?有沒有咱倆的名字。”
“中了。”
“那太好了。”
馮單高興的不行,成為第一批太學生是非常光榮的。
受到太學考試的影響,長安城及五大陵邑冒出不少講學課程,主講筆試的考題分析和破題訓練,各類講壇花樣百出。連諸子百家也來湊熱鬧。
曹時入宮拜見天子,彙報招募太學的成績。
張榜透過的只有區區35200多人,距離預料中招募五萬滿額有較大差距,大部分考生不具備考試能力。有些人只會寫幾百個常用字,識字率低的驚人無比。
這可不是鄉下,而是大漢帝國的首都圈。集中大部分天下精英的長安城,最富饒也是識字率最高的地方。竟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透過率,可見文盲率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