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北扶余人的襲擊,作為山上與山下相互毗鄰的鄰居,山上鮮卑人對山下的北扶余人略有了解,北扶余人慣用不知出處的劣質青銅器,還有異常鋒利的石刃木矛弓箭作為兵器,穿著牛皮羊皮縫補的粗劣皮衣披頭散髮,依靠狩獵過活的部落文明,會一些粗陋的畜牧手段,更接近原始人而不是擁有文明的部落。
雖說往上追溯指不定鮮卑人的祖先與北扶余人同出一宗,但是文明的差異讓兩個部族走向不同的方向,鮮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北扶余人。他們自認為是東胡王朝驕傲的繼承者,草原大漠上最偉大的霸主。盛極一時的匈奴人不過是東胡王朝的一條狗,仗著身板硬朗生出幾分反叛之心。狗噬主人也不能改變他們是條狗的命運。
正因為擁有無法割捨的驕傲過去,鮮卑人才特別不能接受眼下的悲慘局面。
如果說失去茫茫無際的草原大漠讓每個鮮卑人對匈奴恨之入骨,那麼現在突然失去幾十年來以為屏障的大鮮卑山的時候,每個鮮卑人心裡可不光是怨恨和憤怒,更多是對未來命運的擔憂以及無盡的驚恐。
鮮卑人記得自己的歷史,在幾百年前還是春秋時代當時東胡還叫屠何,曾經跟隨戎狄部落南下入侵華夏文明,他們作為一部先鋒攻擊燕國,很不幸趕上強大的齊桓公會盟諸夏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並說出那句最著名的“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
當時被打慘了的戎狄部落裡就有屠何,受到重創的屠何就像被打散的所有戎狄部落那樣逃回北方老巢舔舐傷口,但是他們沒想到那一戰把屠何的精銳打的七七八八,屠何王也死在逃往的路上,失去部落共推首領的屠何部落瞬間分崩離析,接著是無窮無盡的動盪在大平原上不斷上演。
當那場動盪持續兩百多年直到戰國時代初期。整合出來的部落已經不再稱作屠何,他們自詡為蒼天之“子”的東胡部落跨過大鮮卑山第一次踏足漠北草原的膏腴之地,東胡人才發現原來茫茫無邊的大草原才是最美好的地方,遠比呆在大鮮卑山東麓平原與狗熊野豬搏鬥容易的多。
短短一百年就讓東胡膨脹成大漠草原的超級霸主。吸取先祖屠何攻擊齊國不成反被到瀕死的教訓,東胡部落非常小心的處理與戰國的關係,生怕一不小心招惹七國會盟再來一場屠何式的大崩潰。於是南北兩個文明圈相安無事的渡過兩百年時光直到東胡被擊潰,鮮卑與烏桓在崩潰中誕生。
北扶余人不過是幾百年前被自己瞧不起的同族。在自己稱霸大鮮卑平原時只是群在山裡和叢林狼做迷藏的原始人,自己離開故土幾百年才逐漸掌握東胡遺留下的領地。還曾一度被東胡支配過一百多年時光,在東胡崩潰時自行脫離出來。
鮮卑人很惱火,這群不起眼的廢物竟然變成難纏的地頭蛇,而曾經是這片土地主人的東胡後裔卻變成陌生的外來者,幾百年的草原生活讓鮮卑人早就把曾經的家鄉忘個一乾二淨,面對一眼看不到邊的大森林和完全不熟悉的地理環境,鮮卑人傻眼了。
“所以,為今之計是走出去與漢人合作?”
徹犖歸的語氣裡充滿疑惑,身為後東胡時代的第四代鮮卑王,他有千百種理由拒絕餘力蘇爾古的提議。鮮卑人有著與生俱來的驕傲,或許那支令人恐懼的諸夏後裔是個偉大的強者,但那與鮮卑人毫無關係,東胡的子民並不在乎其他文明的強大與否,他們有著強大的文明自信,始終堅信匈奴人只是群紙老虎。
餘力蘇爾古的提議充滿著不確定性,含糊其辭的描述更增添幾分疑問,鮮卑人與漢人應該怎樣合作甚至結盟,以漢人為主還是以鮮卑為主,雙方各自要復出多少代價,又會得到多少報酬等等,仔細一算零零總總幾十個細節稍微處理不好都會帶來可怕的災難。
鮮卑王並不是短視之徒,從少年時代跟隨父兄東征西討知道父兄先後死去而他當上鮮卑王,徹犖歸的前半生接觸過數百個漢地的商人,他的印象裡漢地商人多半是奸詐狡猾的,他們會提出許多淳樸的鮮卑牧民無法理解的要求,而他們給出的承諾卻只有寥寥幾樣。
漢地商人還會用廉價物品換取鮮卑牧民的牛羊駿馬,許多鮮卑牧民被騙到家破人亡,憤怒的鮮卑牧民會用手中的利刃將騙子開膛破肚一雪恥辱,因此每年都會有幾個商人的腦袋掛在鮮卑部落的牙旗上,那是對奸詐之徒的嚴厲懲罰。
餘力蘇爾古啞口無言,不斷用眼神向自己的同伴發出求救,拓跋亦力對自己的好兄弟輕輕搖頭,他沒有辦法說服鮮卑王,意味著沒有辦法說服鮮卑部族,餘力蘇爾古咬咬牙挺身而出:“請大王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