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多年之後,總有一些眼紅的人都說林氏中年之後的命簡直好到令人髮指,雖說一生只得一兒一女,甚至那個女兒還不能算作同一家人,不過人家貴為三品誥命,仍然肯承認她這個生母,也不能不說真是她的福份,又有唯一的兒子不但繼承家業,還把杜家客棧開成全國連鎖店,換句話說,只要你出門在外,絕對是到哪兒都能看見‘杜家客棧’四個字,而且大城小鎮都有…這在大隋朝也算一大創舉,堪稱另類的‘悅來客棧’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百一十五章 番外二
代州,位於整個大隋朝國土的偏北方,楚靜芸一直都曉得大隋朝的人文地理與她在書本上見過的唐朝有七;八成以上的相似度,所以初次隨夫君李慕啟在各地遊歷期間,初次踏上這個地界時,她第一眼印象還誤以為這裡是後代五朝建都之地的北京城,不過後來看一看…又覺得應該不是這裡,因為從這裡再往西行,有個分隔大隋與塞外遊牧民族的雁門關,呃~她好歹還知道雁門關並不在只離北京城僅百里的範圍內。
夫妻倆剛一走進雁門縣城的城門,立刻有自稱桂王府管事的中年人上前來行禮致意,二人互視一嘆,便隨那名管事往桂王府而去。
所有親王級別的府邸大小都如同縮小版的皇城,大隋朝雖有郡王爵位,但無賜封地,多居於京城之內,其實親王爺也能住在京城,只要皇帝沒趕你回家,愛住多久就能住多久,反正京城裡也有親王府的,可惜桂王、慶王這兩位偏巧屬於被皇帝趕回家的那種,而且在封地上不能私養兵馬,雖說封地上的財政收入歸封地主人所有,但軍權仍歸都督府管轄,即使是親王爺也不能左右,所以皇帝基本上不用擔心住在封地的親王們會造反。
楚靜芸是第一次來代州,而距離她最近一次見到那位嫡姐楚靜蓉的時間,卻已經有五年了,姐妹倆上次的見面還是因為皇帝將過六十大壽那年,為表示普天同慶之意,皇帝特地下旨允各地親王進京賀壽,而那一次回京正是在趙瑀與楚靜蓉離京就藩後的第十年。
當時的楚靜蓉雖與趙瑀已成婚十年,卻始終無出,桂王府裡的下一代皆是趙瑀的側妃或侍妾生下的。
原先桂王一家來到代州時,趙瑀身邊只有側妃趙氏及兩位侍妾,朱氏和楊氏,趙氏來到代州不久,便生下一女,來年,妾室朱氏才有一子趙鑫,接著直到王府再添新人之前,就不曾再有子嗣誕生。
趙瑀見楚靜蓉進門多年都未曾懷胎,膝下又僅有朱氏生下兒子,趙瑀擔心日後可能只有這麼一個獨子,再加上朱氏興許也吹了幾句枕邊風,所以就曾多次向楚靜蓉表示,希望她能將庶出的長子接到自己身邊充作嫡子扶養,但楚靜蓉那裡肯允?她才二十多歲,太醫也沒說她不能生,為什麼要養別人的兒子?更別說此種作法等於變相抬舉一個低賤的侍妾?故而一直堅決反對,兩人也因此好生冷淡了一段時日。
等到兩人成婚後的第六年,遠在京城的皇帝也聽聞了桂王子嗣不豐的訊息,於是趁著當年選秀,又賜下一名側妃及二名侍妾,其中側妃為黃門侍郎左明之女左氏,左氏進門後第三年便為趙瑀再度生下一子,這時候的楚靜蓉心裡總算有點警覺心,也開始延醫診治調理,可惜她努力了快一年的時間,肚子依舊沒有半點好訊息,偏偏此時她也得知遠在京城的楚靜芸已有二子,次子都快兩歲了,甚至連她一直看不上眼,嫁了個寒門,婚後就隨夫君至江南赴任的庶妹也正懷著第三胎,不日便要生產,如此種種別人家的好訊息,更刺激得她心底焦躁不已,又因 因為這件大事,當年的奉旨回京之行就成了楚靜蓉改變此生結局的一大轉折點。
楚靜蓉與楚靜芸雖然姐妹不和,但對這一世的她們來說,其實不過是楚靜蓉單方面的心結,而且她們終究是一家人,有同樣的孃家人,自然沒有一直不碰面的可能,再加上那次回京又正好遇上傅煜煬也奉旨調回京城任刑部員外一職,所以楚靜茗就帶著兒女也跟著回來了,楚天華一時欣喜,便定了一個日子,要求幾個女兒在那一天都必須回府吃上一回團圓宴,順便見見還未見過面的次子媳婦,所以姐妹幾人終是再度相聚。
多年後才再一次回孃家的楚靜蓉依舊是那身華貴端莊的打扮,望著兩個妹妹和弟妹的目光淡然中夾帶著一份疏離高傲,但不管她怎麼樣端著架子,也掩藏不了當她看到楚安霖楚靜芸他們名下那幾個小孩子在花園裡跑來跑去、玩笑嬉戲的場景時,從心底突然湧現的那股羨慕與失落…。
楚靜蓉雖然很快就藏起那份不願人知的情緒,但一直很注意她的楚靜芸、楚靜茗兩人還是敏銳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