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底,美國副總統拜倫訪問東北亞的時候,雙方就在軍事指揮許可權上取得一致。日本只要聯合司令部參謀長的位置,在地面戰鬥中擁有指揮權,其他全都聽美國安排。
這很好理解,日本只能在地面戰場上出力。
雖然日本擁有一支規模在亞洲派第二、在全球排第七的艦隊,還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與艦隊防空作戰能力,但是日本海軍是一支比較單純的防禦性海軍,即便八艘“宙斯盾”驅逐艦與十多艘通用驅逐艦配備有山垂直髮射系統,日本海軍沒有采購對地攻擊彈藥,艦隊的攻擊能力非常有限。
與海上自衛隊相比,日本空中自衛隊更加“單純”。最先進的盯戰鬥機只有制空作戰能力,幾十架具備攻擊能力的澀戰鬥機只有反艦導彈,沒有像樣的對地攻擊彈藥,很難在對地支援中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日本海空力量以防禦為主,缺乏攻擊性。
西太平洋都快被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與兩棲艦隊塞滿了,滿天都是美軍戰機,日本艦隊與機群可有可無,大都在後方護衛船隊,對付不見蹤跡的大陸潛艇。在海空作戰上,日本自然沒有發言權。
地面戰場是日本軍事力量的主要舞臺,也是日本當局的現實選擇。
只有沒有多大好處的髒活累活,美國才會丟給“盟友”還美其名曰:聯合作戰。
對於這個問題,日本首相進藤加一、防衛大臣田中昌弘、外交大臣青木和惠子,以及眾議院的議員領袖都想得比較透徹。
日本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身實力、獲得完全國體、得到世界承認的機會。
要想獲取,就得付出。
想要的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
日本想要得到一個國家的全部主權,就得在與主權有關的方面有所作為。
錢肯定買不來主權。二十多年前,在那場由老布什對陣薩達姆的戰爭中,雖然日本受和平憲法與國內民意限制沒能出兵,但是在戰後當了冤大頭,支付了四百多億美元的戰爭開支。當時的四百多億美元相當於二十年後的一萬億!
鉅款沒能買來主權,反而因為露富被美國盯上,換來了“失去的二十年
這件事情對很多日本人的社會價值觀產生了重大影響、讓他們認識到富裕但不強大的日本不是受人尊重的國家,只有強大的日本才能在世界上獲得一席之地。這件事也對日本的內外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出兵伊拉克、參與亞丁灣護航行動、積極參與半島事務、在東南亞地區展開攻勢外交,都與之有關。
從根本上講,這些都在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行動做準備。
這就是一場戰爭,一場必將改變日本與西太平洋格局的地區戰爭。
雖然這是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但是隻要把握得當,日本也能從中獲得夢寐以求的國家主權。
政治上,日本只並了一個條件,既在戰爭期間組建正規軍。
雖然美國並沒積極宣揚這件事情,甚至在正式場合從未主動提到這件事情,但是日本當局把話說得非常透徹,只有一個健全的日本才有權介入大規模地區戰爭,也才有理由讓日本軍民為之賣命。
政治立場決定了日本的軍事態度。
相對而言,反而是臺灣當局不好對付。
不管怎麼說,臺灣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輸家。如果不是美國及時介入,就算臺灣不會在一週之內輸掉戰爭,也挺不過一個月。
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從道理上講,臺灣當局沒有討件還價的資本。
可惜的是,美國不想打地面戰、至少不想一開始就捲入地面戰爭;日本在短期內最多動員兩個師,只能擔負一個方向上的作戰任務;不管臺軍的表現多麼令人不滿,仍然撐起了半邊天。
軍事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
臺灣當局是美日介入臺海戰爭的政治載體,如果這個仍然得到二十多個國家承認的政權煙消雲散,《美臺關係法》就沒有執行物件,美日的軍事行動不但失去了合法性,反而會被視為對一個主權國家的軍事入侵。
沒有日本,美國可以單獨打這場戰爭。
沒有臺灣,美國連打這場戰爭的理由都沒有!
美國捲入臺海戰爭不是為了兩千萬臺灣人的自由與民主,而是為了幾家銀行、十幾家能源企業、幾十家軍火公司、幾百萬從業工人。以及幾百名政客。
因為臺灣當局堅持要在聯合司令部擁有一席之地,還得在日本之上,所以經過十多天商議,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