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錢是一分沒有,全是韓國更加需要、也能讓美國的各大利益集團獲利的武器裝備與軍事物資。
僅彈藥一項就佔了兩百億美元的份額。
因為奧康納已經開啟天窗說亮話,美國國會也批准了總統的戰爭提案,所以向盟國提供軍事援助也很正常,不存在法律上的問題。
搞定這件事。拜倫才前往東京。
白痴都知道,美國副總統這個時候跑去東京。顯然是與日本首相商討日本出兵參戰的問題。
雖然一直以來,美國都在日本參戰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知道日本參戰。很有可能產生副作用,而且是美國無法承受的副作用,但是眼看著韓國撐不下去了,而臺灣當局又不打算在東北戰場上發力,美國當局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東北戰場上打不好,東南方向上的戰鬥也不會順利。
這可是一招錯,滿盤皆輸的棋局,美國承受不起失敗的結果,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拉上日本這個小弟。
問題是,日本願意出兵嗎?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日本肯定會插上一手,但是時機還沒成熟。
更重要的是,美軍第四步兵師與韓軍集團軍相繼全軍覆沒。對日本起到了非常顯著的警示作用。
十八萬人在四天內戰死,這是個什麼情況?
別說戰死,就算挨著槍斃。也要每兩秒鐘槍斃一個,才能在四天內幹掉十八萬人。
顯然,不全是戰死,很多韓軍官兵就是在投降後被處決的。
果真如此,就算日本政客想從這場戰爭中撈點好處,也得考慮代價。
要是換成日軍,別說十八萬,那五萬戰俘也得完蛋。
這不是戰爭,而是民族間的生存較量。
雖然俗話說,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群蟲,但是到了民族存亡關頭,中國爆發出來的戰爭力量,足以讓任何敵人畏懼。
幾十年前,日本就嚐到過全民戰爭的滋味。
還沒上場就洩氣了,日本當局的決策可想而知。
雖然拜倫在東京表現得更加大方,不但同意提供戰爭援助,還答應提供除核武器技術之外的一切日本需要的軍事技術,甚至答應幫助日本提高軍火線的生產效率,但是日本首相進藤加一仍然非常委婉的表示,日本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即便參戰。也很難做出貢獻,還不如等到準備好再參戰。
那麼,日本能在什麼時候做好戰爭準備呢?
這可是拜倫訪問東京的基本目的。
在美國副總統的一再逼迫下,進藤加一不得不表示,最遲二零一三年年底。當然,日本首相沒有忘記暗示美國副總統,如果美軍在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日本的戰爭準備工作就將大大加快,說不定很快就能參戰。說白了,不看到實實在在的勝利,日本不會參戰。
那麼,什麼才是實實在在的勝利呢?
''
第七十八章 關鍵戰役
成功登陸花鳥鄉後,美軍一面集中力量轟炸大陸的遠端炮兵與彈道導彈部隊,一面出動陸戰隊掃蕩周圍島嶼。
數日下來。詠灑縣內的幾大主要島嶼均被美軍攻佔。
打到十二月三十日,美軍已經佔領了包括衢山、岱山與秀山等多座島嶼,兵鋒直抵舟山島。
在美軍身後,臺灣軍隊亦步亦趨,負責控制佔領區。並且設定地方政府。
顯然。美軍採取的並不是排山倒海般的全面進攻,而是逐步蠶食的戰術。先在外圍島嶼上站穩腳跟。鍛鍊部隊的登陸能力。順帶讓臺軍熟悉新的戰場,也讓臺灣當局學會如何在新的地方維持社會秩序。
這一招,夠狠!
從軍事上講,美軍非常強大,但是已經幾十年沒有打過大規模登陸戰爭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與諾曼底登陸之後,美軍再也沒有打過師級以上的登陸戰役,對大規模登陸作戰也比較陌生。
戰術理論是現成的,但是部隊不是現成的。
從鍛鍊部隊的角度出發。美軍需要在外圍島嶼上反覆磨練,讓早就荒廢了灘頭爭奪戰的部隊掌握在密集火力壓制下的登陸作戰方式。
實際上,美軍也確實在這麼做。
攻打岱山島的時候,美軍就動用了一個陸戰師,而實際上最多隻需要一個旅的兵力。登陸作戰打得有模有樣,彷彿駐守在岱山島的是中**隊的王牌部隊。
在這場登陸作戰中,美軍還檢驗了陸軍炮兵與航空兵,以及空軍與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