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題已經暴露了出來。
臺海戰爭在盛夏打響,雖然各地加強了農業投入,但是夏秋兩季的糧食生產仍然受到了不少影響。萬幸的是,減產並不嚴重,基本上在合理範圍之內。可是到了冬季,隨著戰爭規模擴大,農作物生產就成問題了。
拿冬季的溫室蔬菜來說,因為煤炭成為管制物資,要優先供應給電廠、鋼鐵廠等等重點單位,還得保證北方供暖,所以北方的溫室大棚基本停產,加上南方再受冰凍災害,兩湖與江西、貴州等地的凍災特別嚴重,蔬菜供應嚴重緊缺。
市場上,原本三四元一市斤的蔬菜,普遍漲到了十元以上。
這還是在重點供應的大城市,而在一些小縣城,蔬菜基本上斷供,就算有,普通老百姓也吃不起。
在一些偏遠地區,別說蔬菜,連土豆都無法保證。
原因也很簡單,土豆主產區在東北,而東北受戰爭影響,土豆嚴重減產。有些地方因為交通中斷,就算生產出來,也只能爛在地裡。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這還在老百姓的承受範圍之內。
作為社會主力人群,大部分年紀在三十歲以上的中國人都經歷過八十年代及其之前的物資緊張年代小有過一週只吃兩頓肉的經歷,還能適應較為艱苦的生活。
問題是,這還不是最艱難的時候。
開春之後,等到去年夏秋兩季的糧如乞完小麥還沒有接穗,那才是真正的困難時期。
實際情況是,就算有足夠的存糧熬過開春之後的糧荒,如果不能儘快擴大糧食產量,那麼到明年冬天,恐怕就要遍地餓享了。
到這個時候,別說打下去,不天下大亂才是怪事。
正是如此,得知日本即將參戰的訊息後,高層首先討論的不是抗戰問題,反正日本只能出兵東北,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首先需要考慮的,絕對是糧食生產。
事實上,以中國的國土面積,肯定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糧食。別的不說,四川盆地的農田就能養活三億人,即便除掉東北與江南,還有華北、關中、新疆的伊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