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美國不為日本提供戰略防禦能力,日本就將透過發展戰略反擊手段來遏制中國的戰略威脅。
所謂的戰略反擊手段,明顯就是核武器。
毫無疑問,日本並不缺乏投送核武器的能力,也不研製與生產投送工具的能力。日本是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運載火箭技術。
近二十年來,日本投入了大量資金,研製固體運載火箭。從經濟角度講,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並不划算。可以說,日本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將運載火箭改造成戰略彈道導彈。
很明顯,日本只缺一樣東西,那就是核彈頭。
對於日本的要求,奧康納肯定無法接受。
雖然美國一直在慫恿日本參戰,甚至希望日本頂替美國,成為戰場上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核武器問題上,美國的底線非常明確,即日本不能研製、更不能擁有核武器,至少在大批美軍駐紮在日本本土的時候,美國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問題是,日本的要求並不是沒有道理。
作為一個已經廢除了和平憲法,擁有了全部主權的國家,在遭到核打擊,為了確保本國生存的情況下,研製核武器並不過分。
針對這個問題,奧康納只能承諾為日本提供戰略保護。
為此,美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僅有的一架abl“空基鐳射導彈防禦系統”派駐關島,並且在日本的空軍基地部署了十多架輔助支援飛機。
當然,這也沒有讓日本感到滿意。
雖然abl的攔截距離高達五百千米,但是這種由b…747客機改造而來的空中攔截系統只能對付還在大氣層中飛行,處於主動段的彈道導彈,無法對付大氣層外的導彈,也無法對付再入大氣層的彈頭。
也就是說,abl要想發揮作用,就得靠前部署,甚至在敵控區上空活動。
受此影響,美國空軍的提議得到了白宮的大力支援,即在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之前,美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中**隊的導彈部隊,並且取得戰場的絕對制空權!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美軍首先就得做好情報工作。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搜尋殲滅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核彈頭?
在五個核大國中,中國核武庫的具體情況最為神秘。雖然沒有任何人懷疑中國的核大國身份,但是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核彈頭。
臺海戰爭爆發之前,美國當局掌握的情報非常有限,而且相互矛盾。
比如按照cia用偵察衛星蒐集到的情報,中國擁有的核彈頭不會超過六百枚,但是根據一些叛逃的中國官員與軍官提供的情報,中國擁有一千到一千五百枚核彈頭。而在臺海戰爭爆發之後,cia對中國核武庫的規模做了重新評估,認為中國擁有的戰略核彈頭不會超過五百枚,其餘的都是戰術核彈頭。
除了數量,中國到底掌握了多少先進核技術也是個迷。
臺海戰爭爆發前,美國只能肯定,中國已經掌握了戰略彈道導彈的分導技術,甚至有可能在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的時候,掌握了較為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生產工藝,能夠生產出射程在一萬二千公里左右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核彈頭方面,中國是核大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就掌握了第三代核技術,能夠生產出中子彈等戰術核彈頭。隨後,中國肯定依靠效能先進的計算機,獲得了模擬核試驗的能力。如此一來,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後,中國有能力透過模擬試驗改進核彈頭。
美國當局最關心的,還是中國有沒有獲得可變當量的能力。
核彈頭可變當量技術是在全面禁止核試驗公約生效之後才逐步成熟的,主要就是在同一基礎設計之上,透過改變核彈頭的引爆方式等等方法,控制爆炸當量,從而增大了核彈頭的使用範圍。
毫無疑問,在這一領域,美國走在世界前列。
美軍最新式的b系列核彈就具備可變當量的能力,爆炸威力可以在五百噸到五十萬噸之間隨意調控,因此一種彈頭就能具備多種使用能力,既可以充當戰略核彈頭,也可以用在戰術領域。
當然,隨著中國喪失了針對美國本土的戰略打擊能力之後,這個問題就不那麼突出了。
長崎遭到核打擊之後,美國最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即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