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摧毀了長崎,但是在正面戰場上,中**隊仍然沒有能夠扭轉局面,戰略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敵人手中,別說普通民眾,就連很多高階將領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
這種局面,必然會讓人對抗戰的結果產生懷疑。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當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相對而言,在南方戰場上,這個問題最為突出。
到二零一四年底,臺灣當局在美臺聯軍佔領區內已經設定了三個省級臨時政府、二十一個市級臨時政府與一百零八個縣級臨時政府,派遣了數千名行政官員,並且任用了數萬名佔領區內的民眾擔任臨時行政官員。
雖然在大部分臺軍控制區內,民眾仍然不太認同臺灣政權,甚至積極支援游擊隊,但是這一局面正在逐漸轉變,至少在二零一四年的前幾個月,臺灣佔領區內民眾的自發抵抗行動就比二零一三年少了許多。
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糧食問題。
要知道,在二零一三年,中國大陸的糧食問題就暴露了出來。為了保證軍糧,中國當局不得不在全國施行糧食配給制,成*人每月只有三十五斤的糧食供應,而未成年人則只有二十五斤。
雖然配給的糧食基本上能夠滿足生存需要,但是民眾的生活水平談不上任何保證。
事實上,很多地方的實際情況更加糟糕。
在一些糧食不能自給的省份與地區,比如貴州,以及江西南部地區,民眾實際上獲得的糧食配額只有基本標準的六成左右。在二零一三年底,貴州一些偏遠山區就因為缺糧爆發了動亂。
與之相比,在臺灣佔領區,至少能夠確保基本糧食供應。
在一些大城市裡,美軍與臺軍甚至開放了市場,向民眾出售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可以說,臺灣佔領區內,民眾的生活水準確實高得多,至少不需要擔心餓肚皮。
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同時,臺灣當局採納了美國的建議,即在佔領區內實行開明統治,不但邀請當地人參與行政工作,還在制訂地方政策的時候,充分考慮到民眾需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佔領杭州之後,臺灣當局一度決定施行戰時管制,最終在美國當局的建議下,僅在夜間八點到凌晨五點宵禁;為了確保民眾過上正常生活,臺灣當局還優先為醫院、學校與城市基礎設施供電,並且派遣專門人員到醫院與學校維持秩序。佔領上海之後,臺灣當局甚至出資聘請了幾百名醫務人員,專門為戰爭中的傷患提供醫療救助。
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要求。
當然,臺灣當局也對此進行了廣泛宣傳。
正如臺灣當局宣傳的那樣,當時在民眾中間,也有人對國家的本質提出了質疑。
問題是,在戰時情況下,臺灣佔領區幾乎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其他地方的民眾基本上不可能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國當局在宣傳的時候,肯定會刻意醜化敵佔區。
更重要的是,在宣傳的時候,中國當局充分利用了臺灣當局在日本出兵東北,侵略中國的時候保持了沉默。
可以說,這也是臺灣當局眾多政策中最失策的一個。
雖然從根本上講,臺灣當局不得不對日本在東北的所做所為保持沉默,畢竟這是美國的意圖,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臺灣當局連一天都活不了。但是在絕大部分民眾看來,問題卻沒有這麼簡單。
臺灣當局口口聲聲宣稱代表整個中國,是中國的正統。
在日本入侵的這個舉足輕重的問題上卻保持沉默,甚至故意縱容,使得臺灣當局無權代表中國。
只有真正致力於抗戰,以驅逐侵略者為己任的政權,才能代表中國。
可以說,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東北軍退入關內之前。
真正讓中**民士氣問題浮上水面的,還是羅耀武在東北敵佔區推廣的很多政策,特別是支援佔領區的民眾組建敵後游擊隊。
雖然在組建游擊隊的時候,羅耀武非常謹慎,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游擊隊的控制,比如每支敵後游擊隊都由他親自任命最高階別的指揮官,並且為每一支游擊隊安排了指導員,專門負責游擊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羅耀武的這些安排卻是漏洞百出,經常被人鑽空子。
就拿任命指揮官與指導員來說。
在羅耀武接受調查之前,還能做到異地任免,即從主力部隊抽調軍官。在羅耀武回京接受調查的時候,這一標準沒有得到執行。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