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如此,在部署防禦的時候,第十六集團軍除了沿著主要公路線佈防之外,將主要防線放到了武清北面與西面,即透過向後拓展的方式來擴大防禦空間。為了增強部隊在前線的抵抗能力,第十六集團軍對第二十六集團軍構築的防禦陣地做了改造,主要就是透過地下坑道將前後陣地聯絡起來。這樣一來,就算丟掉了主陣地,第十六集團軍也不會失去對主陣地的控制權。
對於這一情況,帕特里奇也非常清楚。
當初,羅耀武讓第十六集團軍轉駐武清的時候,帕特里奇就知道,東北軍肯定會在武清投入重兵,並且透過向後延伸的方式來擴大防禦縱深。
瞭解,不等於找到了應對方法。
攻打武清,絕對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
暫且不說第十六集團軍的戰鬥力如何,僅僅是東北軍在這裡構築的防禦陣地,就能讓任何一名美軍前線指揮官感到頭痛。
要知道,在此之前,先後有三支主力集團軍與十多支新編集團軍進駐武清。
所有在武清駐紮的部隊都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擴充套件防禦陣地,並且根據自身的理解加強防禦部署。比如在第二十六集團軍駐紮在武清的時候,就把重點放在了反坦克火力點上,用很大的力氣建起了數千個直射火力點,還為機動部隊設定了通道。等到第十六集團軍接手武清防禦的時候,把重點放在了地下坑道上。
這種反覆加強的方式,足以讓武清變成一座難以攻破的堡壘。
對美軍來說,這絕對是噩夢。
要知道,最大的影響還不是防禦陣地有多堅固,畢竟再堅固的防禦陣地,也有被攻破的時候。當時,美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清楚武清的防禦部署情況。在第十六集團軍進駐武清之前,美軍就沒有辦法搞清楚防禦部署。等到第十六集團軍在武清大動土木,美軍就更加不可能搞清楚這裡有多少火力點、多少防禦工事、多少地下坑道了。
要是連敵人的防禦部署都搞不清楚,還怎麼發起進攻?
部署進攻的時候,帕特里奇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攻打武清的作戰部署上。
當時,需要帕特里奇首先解決的就是如何部署作戰部隊。
按道理說,帕特里奇肯定得在武清這邊投入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集團軍,用一支戰鬥力稍微差一點的集團軍去攻打薊縣。問題是,如果把a集團軍放在武清,就只能讓c集團軍或者d集團軍去攻打薊縣。
從兵力部署上來看,這無疑讓薊縣成為了美軍戰線上的軟肋。
說得不好聽一點,帕特里奇真要這麼部署的話,羅耀武絕對不會客氣,肯定會在薊縣這邊投入重兵,吃掉c集團軍或者d集團軍,將美軍戰線攔腰斬斷,再揮師南下,迫使美軍放棄進攻,同時掃蕩美軍的大後方,比如攻打唐山。真要到這一步,美日聯軍別說順利攻入北京,能在華北平原上站穩腳跟就很不錯了。
問題是,如果讓a集團軍來撐起腰桿,誰去充當左拳頭?
顯然,帕特里奇不會指望c集團軍與d集團軍。
這兩個集團軍要是能夠撐起大局的話,就不會在天津打得那麼糟糕,也不可能讓e集團軍那麼早投入戰鬥了。
要知道,守在武清的是第十六集團軍,而該集團軍在防禦作戰中的戰鬥力肯定在第二十六集團軍之上。更重要的是,在以往的戰鬥中,第十六集團軍打的幾乎都是陣地防禦戰,最多依靠中小城市,很少在大城市裡作戰。可以說,這是一支非常擅長打陣地防禦戰的主力集團軍。在突出部戰役中,第十六集團軍就在敖漢旗的戰鬥中給帕特里奇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帕特里奇絲毫不敢小看這支部隊。
當時,有人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把a集團軍留在後面當預備隊,讓c集團軍與d集團軍衝到前面去。
對這個提議,帕特里奇想都沒想就否決掉了。
在進攻作戰中,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把突擊能力最強的部隊放在最前面,用來撕開敵人的防線,等到取得突破之後,再投入戰鬥力稍弱的部隊,擴大突破口。如果讓戰鬥力差的部隊衝到前面去,進攻就將變成陣地消耗戰。
當時,還有一種提案,那就是用c集團軍或者d集團軍,把正在天津作戰的e集團軍換下來,讓e集團軍與a集團軍配合作戰。
從理論上講,這一提議具有可行性。
可惜的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沒有任何可行性。
原因很簡單,e集團軍已經在天津主城區的戰鬥中消耗了不少兵力,即便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