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2/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宣佈新電影將是部徹底的文藝劇情類電影。
上帝啊,一個以CULT風格著稱的導演,並且剛剛還以這樣的電影得到了戛納電影節的最高榮譽以及評論家的一致任何,居然想要去製作一部徹底的文藝類電影,光是想想都覺得可怕。這兩種型別的電影的差別恐怕比大西洋還大,完全不明白阿德里安為什麼會想要如此大幅度的轉變自己的風格。
好吧,優秀的導演都不會想要把自己侷限在一種型別當中,他們總是渴望著突破,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阿德里安自己也認為自己現在正侷限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但並不是想突破就一定可以突破,阿德里安之前的《肖申克的救贖》就做得很好,其中的CULT風格並不明顯,而又在劇情明顯增加了許多人文關懷,循序漸進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現在突然的拋棄原有的風格,然後賭博式的製作全新型別的電影,一旦失敗的話那麼之前所做的積累將會功虧一簣。尤其是他之前的第四部電影已經因為失敗而被冷藏了起來,很難讓人看好他這次的突破。
好吧,但願我只是想太多了,也許阿德里安會讓人嚇一大跳也不說不一定呢。”
這是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報道,基本上能代表大多數娛樂記者的態度,那就是……不看好阿德里安的文藝劇情電影。畢竟,關於他第四部電影的爭論至今還未落下帷幕,因為阿德里安之前幾乎沒怎麼辯解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預設了失敗這個訊息。
因此很多記者都覺得他之所以會這麼孤注一擲的去嘗試風格型別完全不同的電影,是被第四部電影的失敗和第五部電影的成功給刺激到了,所以難免有人會譏諷的寫道:“對於阿德里安來說,金棕櫚給他帶來的壓力要比榮譽大得多,否則他不會想要用這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甚至,他還宣稱第四部電影並沒有失敗,等在今年內上映就會證明這一點,我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麼他會忽然這麼會說,通常發出這樣的宣言要麼是對自己很有信心,要麼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坦率的說,我在阿德里安身上看不出第一點。”
當然,這樣的諷刺並不多,除了部分以譁眾取寵為目的的小報記者,大多數人的口吻都還算平和,即使有譏諷也會恰到好處,像《紐約時報》那位在末尾稍微祝福下的記者也有少許。只是無論如何,他們的觀點都不會改變。
只是,無論媒體上討論得多麼熱烈,作為當事人的阿德里安始終沒有沒有絲毫的回應。
“不需要,越是這種情況就越不用回應,否則只會讓記者們大肆發揮。再說,最重要的地方我還沒有透露呢,我敢打賭,等他們知道後肯定會發狂。”阿德里安在電話上這樣對克勞德說道,“所以,與其擔心我,還不如多想想公司的事情。”
他一直不疾不徐的根據計劃做著自己的事情,比如聯絡霍普金斯,又或者敦促編劇們撰寫《真實的謊言》的劇本,同時還和戴米在電話上交換《費城故事》的意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跟克勞德交談論公司的情況,唱片公司的收購已經有眉目了,和當初收購博思沃斯影業那樣,他們選中的一家規模中等卻頗具底蘊的唱片公司。相比那個時候,資金已經充足了不少,所以甄選的範圍也擴大了許多。業績好壞不要緊,關鍵在於成立的時間長短以及企業文化如何,AC傳媒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底蘊。
拜德格雷唱片就是他們的目標,這家公司在70年代很有幾次風光的時刻,也曾推出過一些頗具有人氣的歌手,據說麥當娜都曾差點被他們簽下……當然,只是據說。除此之外,在古典音樂上面發行和製作過不少很棒的唱片,全盛時期擁有不少出色的製作人和歌手。
不過有起就有落,到了80年代中期因為拜德格雷唱片一系列的決策錯誤,加上競爭力始終不如幾大唱片公司,也就逐漸的衰落了下來。雖然如此,公司的發行渠道以及人脈關係卻始終保持得很好,克勞德看中的也正是這點。
經過幾次談判之後對方開出了還算合適的價格,克勞德覺得可以接受於是向阿德里安通報了情況。雖然表示知道了的阿德里安對這些沒什麼感覺,卻開始思考著要不要弄幾首不錯的歌出來,比如找幾個年輕的男孩然後做成組合?
只是,那些歌曲雖然耳熟能詳記得很牢固,他卻不知道要怎麼弄出來,總不能叫一個音樂製作人過來聽他唱吧?是的,阿德里安會彈鋼琴會彈吉他會看五線譜,但不代表他可以將這些歌毫無破綻的,不讓人懷疑的寫出來。
管他的,等克勞德整頓了唱片公司後再說吧,會有辦法的。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