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前世國家宣傳了幾十年,可謂老少皆知。之前是沒必要也沒那個餘力去修路,現在是時候修幾條了。
不說別的,就工地到採石場這一段路是必須要修好的。不要浪費在運輸上的時間就太多了。
而且他要修的不止是公路,而是鐵路。額,也不能說是鐵路,準確的說是簡易軌道車。
現代鐵路要考慮熱脹冷縮和各種奇怪地形要求的,對鐵軌的延展『性』要求非常高。
以部落現在的水平肯定無法做到這一點,但製作一條簡單的軌道還是很簡單的。
縱使有那個技術他也不會修真正的鐵路。無他,鐵的產量跟不上。
工地離採石場有四五里的距離,這需鐵量非常巨大。靠他們那小作坊,等到猴年馬月也湊不夠足夠的鐵。
不過軌道車可不只是有鐵路,用木頭一樣可以製作出簡易軌道車的。辛奇要修的就是這種。
把建築隊所有人聚在一起暫停了蓋房子採石的工作,重新分工開始修路。三百餘人的施工隊被分成了兩部分,兩百餘人去修路,剩下的一百多人伐木。
先是規劃了一條直通採石場的路線,栽好標杆之後修路小分隊開始分段施工。
“先把路面修平然後夯實,一寸一寸的夯,要夯到用刀都刺不進去。突出來的部分就剷掉,坑坑窪窪的地方就用土填起來。記住路面一定要平。”
幸好山谷裡面地勢還算平緩,沒有那種特別大的起伏,勉強給他找到了一條直通兩個點的路線。只要把路上那幾個土包給清理掉就可以了。
這樣能節省不少施工量,將來運輸的時候也能少跑不少路。
而且山谷地形整體上呈四周高中心低形狀,從採石場到施工工地一路下坡。將來運輸石頭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總共四里多一點的距離,平均下來每人負責二十米。用不了幾天就能修整好了。
伐木組也在同時開始了伐木作業。伐木好辦,斧頭鋸子齊上陣一天就能砍到幾千顆。難的地方在於加工出合適的木條。
“木條的高度不需要那麼厚,但一定要足夠的寬,窄了容易被碾變形。”
保險起見辛奇讓他們製作的木條有五公分厚十公分寬,說是木板也合適。
“這個木條不行,太彎了到時候車輪碾上去容易脫軌發生事故知道嗎。木條一定要直,就按照墨斗打出來的線去鋸。”
“木條上要打眼……你說多遠一個?就五十公分一個吧。”
打眼是為了把木條固定在路面上,否則很容易跑的。
等木軌的製作步入正軌,辛奇又帶領一群人開始研製車輛。
在一個木製軌道模型上停放著兩輛車,一輛是雙輪的,一輛是四輪的。他準備用模型來形象的讓大家明白他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車子。
“雙輪車需要人架起來才能拖走,非常的費勁。四輪車就比較節省力氣了,你們看只要在前面拖著在後面推著就能走。”
“運送的東西比較輕了,雙輪車比四輪車要節省力氣。但運送石頭肯定是四輪車比較省力,如果在軌道上行走,載貨量比雙輪車增加了好幾倍。花費的力氣還更小。”
“最主要的是,四輪馬車可以用牲畜來拉。”
於是這一群從來沒有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就全都拜倒在四輪車的車輪下。
一群人開始想辦法設計出合適的四輪車來。
木製包鐵的輪子,全金屬的車廂主體,上面鋪上厚厚的木板,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軸承。
別說是他們這小作坊,前世就算二十一世紀那些小作坊製作出來的軸承都很少有合格的。
還是那句話,製作不出來也不強求,沒有軸承直接就用鐵圈套鐵柱。不就是容易磨損嗎,沒關係磨壞了再換新的。
反正又不遠行,守著鐵匠鋪壞了維修也很方便。
馬車除了軸承之外需要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不用一天一輛嶄新的四輪馬車就出現在大家眼前。
之後就是實驗實用『性』,說是實驗其實就是各種折騰,直到把車子折騰散架為止。期間挑出了不少的『毛』病後面都一一做了改進。
第三天一輛實用『性』比較強的四輪馬車就被製作出來。
而這時馬路也被修成了差不多有一里多,木板也加工出了不少。辛奇又帶領人在馬路上實驗木軌的規格。
他的木軌很簡單,就是兩塊厚木板並排固定在路面,木板之間預留足夠的縫隙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