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命了?
“公主可是發現了什麼?”楊梅問。
“通知蘇合,探查京城有沒有宣揚還珠格格是代表民間的格格,是為民除害的格格這類的流言,如果有,就探探這些流言是誰放出來的?”蘭馨道。
“明白。”楊梅道。
“告訴皇額娘,一定要按兵不動,潛水的大魚還沒翻身呢,我們不急。”蘭馨漠然而道。
“明白。”楊梅低頭道。
乘載著蘭馨的馬車停在了城門口,經過嚴格的搜查之後,終於出了城門,離開京城。
作者有話要說:
☆、開荒寧古塔
十天之後,蘭馨到達了寧古塔。
清代流人著述中對寧古塔的一些描述中提到,“城方二里”由於是“壘石成垣”,因此也稱“石城”。當時“城內居民,寥寥數家,總管公署,均在其中”。“耕農之地,在城外十里”,離城稍遠之處,卻是“耕者絕少,彌望無廬舍,長行數日,不見一人”。
關於寧古塔的流放風俗,上要追究到乾隆的爺爺,那個好事做了不少,傻事也沒做很少的康熙,然後在是雍正朝的時候,流放活動達到了最高點,到了乾隆朝,這種流放已經成了愛新覺羅的生活習慣,就像你每天要上廁所一樣正常和順手。
在乾隆時期,寧古塔已經實行了封禁,由於實行禁封,清初東北本就荒涼落後,變得更加荒無人煙,但愛新覺羅順手的生活習慣導致了百萬流人到達寧古塔,然後改變了東北的蕭條。
這種改變在土地開發上最為顯而易見,據不完全統計,至雍正初,寧古塔將軍所轄可耕種的土地也達到了原來的十倍。土地有效的開發,得益於先進的耕種技術,流人們棄東北原始的“火田法”,改內地的“休閒、輪作二法”,使糧食產量得以極大的提高,糧食品種由原來的四、五種增加至十餘種,流人同時教會土著人種植瓜果蔬菜,普及至每家每戶。明末最後一位兵部尚書張縉彥流放寧古塔後,將中原蔬菜、花卉種子及農業耕種方法也帶到這裡,被當地人尊為“域外群尊五穀神”。
正因為流人對寧古塔農業的顯著貢獻,乾隆年間,有人賦詩:投荒萬里天涯外,寧古方知盡務農。
流人中還有一個很牛的人,名叫楊越,他帶人入山伐木,樹皮蓋頂,這種建屋方式被當地人效仿,廣泛普及,一改當時掘地為屋的習俗。流人還教會當地人養蜂採蜜,釀酒制蠟,用玫瑰做別具風味的玫瑰糖,至今寧古塔仍保留著用玫瑰糖作餡蒸豆包的習俗。
寧古塔地區原來店鋪很少,幾乎沒有貿易活動,楊越建議寧古塔將軍建立皮毛人參互市貿易場所。僅一年時間,寧古塔就開設了30多家貿易貨棧,人參、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換、出賣,並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烏拉等地的客商。
可以很公平的說,乾隆年間的寧古塔已經走上發展的道路了,後來之所以沒有將它像尼布楚一樣割讓出去,寧古塔的商業佔了很大原因。
到達寧古塔後,蘭馨休整了一日,第二天就去見過寧古塔的知府,並告訴他皇上的口諭。
知府告訴蘭馨,乾隆早已來過信了,要求給蘭公主足夠的罪人去開荒種地,人已經都在蘇白小院了,卻看公主怎樣將他們帶走。
蘭馨愕然。
楊梅咳嗽了一聲問:“敢問知府,我們主子不能隨意帶走那些罪人嗎?”
知府苦笑一聲道:“臣不敢欺瞞公主,這些罪人多數在此地生活已久,最是刁蠻難纏,性子又暴烈彪悍,哪裡有人能使喚的動他們,若是有妻兒老小有些家產的倒也有些顧忌,卻又多慣於爭奪不要臉皮,那些孤身到此身無長物的更是……”
知府說到此處連連搖頭。
楊梅又問:“難道寧古塔的官府對這些罪人不能管束嗎?”
知府道:“管束倒也有的,只要這些人老老實實留在這地界,沒有當逃奴就行,官府也有些差事給他們辦,不會餓死他們,若不願辦差,自去開荒種地,只要不鬧事,官府也管不著他們。”
蘭馨開口問:“敢問大人,尼布楚地區可有問題?”
“沒什麼問題,”知府道,“自從俄羅斯簽訂《恰克圖條約》就漸漸從那裡撤軍了,雖一直磨磨蹭蹭的,但大部隊好歹都走了,只餘下小股的散兵遊將還在那裡磨蹭。”
“大清在尼布楚可有駐紮?”蘭馨問。
“那是沒有的,”知府回答,“那等犄角旮旯,駐不駐都是一樣的,什麼都不產,還多是蛇蟲鳥蟻,朝廷又不許進山採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