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就開始吐苦水。
“哦,什麼問題?”楊改革問道,推行全面教育能遇到的事,楊改革也算是考慮的差不多了,能遇到什麼問題,楊改革其實,是有預見的。
“……回稟陛下,這個問題說起來,還是費用問題,陛下,天下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是陛下每年撥出兩三百萬兩銀子辦學,可實際,不得不說,仍然是杯水車薪,卻仍然無法完全滿足天下人人人都有書讀的設想……,唉,陛下,此事,實在是任重道遠啊!”林釺感概的說道,從剛開始的一腔熱血,滿腔抱負,到現在,林釺也逐漸認清了現實,這熱血也好,激情也罷,也都給這些現實磨損得差不多了。
“……哦,呵呵呵,那卿家不妨算給朕聽聽……”楊改革說道。
“……陛下,天下間在冊人口六千萬,實際,只怕有億萬人口,按五口之家一人需要讀書來算,至少有一千萬到兩千萬的孩童,這一千到兩千萬孩童,再除去兩頭,也至少有半數,也就是說,至少五六百到一千萬人需要讀書,也就是說,若是我朝把這些人都納入學堂,每二十到三十學童一個教書先生,則我朝至少需要二十萬到四十萬的教書先生,以一個教書先生每年二十兩到四十兩的束脩來算,則我朝僅僅是支付束脩則至少在六百到一千餘萬兩之間……”林釺說道,這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確實是個大問題,即便是有皇帝承諾的兩百萬兩,可要說達到天下人都有書讀的要求,依舊有不小的距離。一年二十兩束脩,這已經是相當相當少的束脩了,這種束脩,也只能說是鄉下認識幾個字的老先生餬口的營生,真正的有點檔次,或者說,有點能力的教書先生,每年沒有數十年的束脩,都是不好意思出來見人的,這麼一算,光光是支付束脩,就是一個龐大到不行的數字。林釺跟皇帝吐著苦水。既然皇帝問了,那他就說出來。
“……這確實是個問題……”楊改革說道。對物價還有些瞭解的楊改革自然明白每年二十兩薪水代表著什麼,以目前北方大米一二兩銀子一石來說,做教師的,一個月也就能買到一石米。這種薪水,也就不用多解釋了。新軍是按每個月三兩的薪水拿的工資,還包吃飽住,新軍當兵的多是單身,一個吃人吃飽,全家不餓,而教師,則必定還要養家餬口,二十兩真的很少很少。
!#
第七百九十五章 有些陰暗
第七百九十五章 有些yīn暗
“這個朕知道……”楊改革淡淡的說道。
楊改革並不是歷史上那個崇禎,被官僚階級完全的圈養在紫禁城裡。楊改革對物價,對一石米代表了什麼清楚得很。
“……卿家那僅僅還只是算了束脩,還沒算其他的,比如校舍,比如筆墨紙張,比如書籍等等,若是把這些算進去,這個費用,只怕是遠遠不止這些吧。”楊改革說道,對於教育上的投入,楊改革自己也讀了很多年數,算是有親身感受。
“回稟陛下,是的,這僅僅只是算了,教書寫生的束脩,其他的校舍,桌椅板凳,筆墨紙張,書籍等開銷,還遠沒有算進去,這數字就已經是高到離譜了,如此之高的銀錢,臣每每想到,就感覺惶恐!”林釺說道,面對每年高達一兩千萬的教育開支,林釺除了仰望著嘆息之外,就不敢多想了,這麼多錢,即便他十分的想要,可也不敢開這個口,這實在太多了。
“嗯……”楊改革點點頭,以目前明朝這個生產力狀況,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全民教育,能普及一定程度的全民教育,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生產力的問題,沒有足夠高的生產力,根本供養不起那麼多脫產的人讀書。
“……那卿家可有什麼想法嗎?”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也只能盡力而為了,此事,雖有心,卻無力啊!天下人口實在太多,實在無法供養那麼多的學生去讀書……”林釺很是遺憾的說道。
“……諸位卿家呢?”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事實在是不易,若是那麼容易就能實現,也不會在我朝才有如此之盛事了,在歷朝歷代,這種事,都是屬於飄渺無蹤的事,也只有我朝,才能在陛下的關懷下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雖然路途艱辛,可畢竟在前行……”禮部尚書何如寵見孔胤植沒有說話的意思,立刻馬屁送上。
“呵呵,是嗎?”楊改革看了看幾個大臣,笑了笑。
幾個大臣也都點頭稱是。
“……那那位卿家可知道,為什麼此事難以完成呢?”楊改革又問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