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頁)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附屬物後,便會比沒有鱗片時大出許多,甚至大出四倍。
取之無道,早晚是病。當王魚到了後半生時,由於身體機能的退化,這種附屬物就會慢慢地脫離它的身體,使其重新回到原來的嬌小形體。
失掉了鱗片之後的王魚,遊動得很不協調,簡直無法再適應這個水中世界。它痛不欲生,往岩石上猛撞,垂死掙扎數日後死去。
凡是看過王魚自殘而死的人,都會覺得慘不忍睹,也都會認為它們不該貪婪,不該引誘身外之物作為自身的鱗片。
其實,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有時也會像布拉特島水域中的王魚那樣,因貪婪和違背自然規律而招來災禍。
南美洲亞馬遜河中有一種吃人的魚,當地人叫它“皮拉尼西亞”。這種魚牙齒鋒利,嗜人成性,俗稱“吃人魚”。
有一次,一輛載有30多名旅遊者的大客車沿河岸疾馳飛奔,在轉彎時不幸掉進了亞馬遜河。令人震驚的是,河水頓時被鮮血染得血紅一片。後來才明白,那是因為“吃人魚”蜂擁而來,爭相吞噬那些落水者。當人們把汽車打撈上來時,車箱內只剩下了三十多具白骨。
亞馬遜河怎麼會繁衍出如此眾多、兇殘的“吃人魚”呢?這正是人們貪婪和違背自然規律的結果。
最初,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生長著許多專食“吃人魚”的鳥,是“吃人魚”的天敵,恰到好處地制約著“吃人魚”的大量繁殖。
後來,由於人們為了追逐金錢而大肆砍伐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結果雨林變成了荒野。專食“吃人魚”的鳥類喪失了雨林的生存環境,便漸漸消失了、滅絕了。“吃人魚”沒有了天敵,亞馬遜河就成了它們的樂園,因而繁殖極快,數量猛增。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了“魚吃人”的悲劇。
大千世界猶如一條許多環節連結而成的鎖鏈,環環相扣、彼此銜接、彼此制約。正因為如此,客觀事物才得以保持相對的平衡與和諧。
人類是自然的產物,存在於自然之中。人類對自然的“征服”,不在於力的掠奪與貪婪,而在於學會順從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因為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自然規律,應該是人類的法則。
吻的力量
蔣光宇
在布達佩斯有個剛剛16歲的孩子,大器早成,顯露出演奏鋼琴的非凡才能。令人遺憾的是,因為孩子與其老闆發生了矛盾而遭到冷落,陷入了毫無用武之地的困境之中。
那時,正逢李斯特的最後一個在世學生、著名鋼琴家馮?索爾先生來到布達佩斯。純屬偶然的相遇,馮?索爾先生要求這個孩子為他演奏一首鋼琴曲。
孩子竭盡全力,演奏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和舒曼的《蝴蝶》。
當孩子結束演奏之後,馮?索爾先生站起身走近孩子,並在孩子的前額上深情地吻了吻。他激動而莊重地說:“我的孩子,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就成了李斯特先生的學生。在我上完第一課之後,李斯特先生吻了吻我的前額,然後說:‘好好記住這個吻,這是貝多芬先生聽完我的演奏之後給我的。’為了把這份神聖的遺產傳給後人,我已等了許多年,現在我認為你應該得到它。”
後來,這個孩子在回顧自己之所以能成為一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時,一往情深地說:“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比馮?索爾先生對我的讚揚更有意義的事了。貝多芬之吻奇蹟般地使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並幫助我成為今天的鋼琴演奏家。”
有一位女教師,長得很美。她的學生,特別是男生,都希望得到她的喜愛和重視。
女教師十分喜愛班上一個叫羅斯的小男孩,因為他的學習成績突出,而且很守紀律。女教師安排他在畢業典禮上致詞,並親吻他,祝願他走上成功之路。
可是,這一吻卻引起了一個比羅斯低一年級的小男孩的羨慕,或者說嫉妒,他對女教師說:“我也要得到你的一個吻。”
女教師很驚訝,問他為什麼。小男孩說:“我覺得我並不比羅斯差。”
女教師聽了,微微地笑著,摸摸他的頭說:“可是,羅斯成績很好,而且很守紀律。”女教師接著說,“如果你能和羅斯一樣出色,我也一定會獎你一個吻。”
小男孩說:“那咱們一言為定。”
小男孩為了得到女教師的一個吻,發奮學習,成績提高很快,而且全面發展。全校都知道這個小男孩越來越出色。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那個美麗的女教師的一個吻。
這個小男孩名叫亨利?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