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在相隔三百米的情況下,狙殺張獻忠。而且,給他的機會只有一次!
為什麼是張濤負責,那是因為在整個特種部隊裡面,唯有張濤的狙擊能力是最強的。別人就算用了配備的瞄準器,十發裡面依然會偶爾出現兩三發脫靶的情況。當然,這個情況主要是指在三百米的距離外進行射擊的情況下。
張濤的射擊天分很高,就算沒有瞄準器,也可以命中五百米外的目標。當然,準星或許差了一些,這很難避免。
此刻的他,默默的調校著槍械,確保子彈可以完美的沿著制定的彈道射中敵人。甚至他在射擊以前,還仔細的研究了太陽的光線強度,以及風力的大小方向。
確認沒有問題,但他還是使用了瞄準鏡,因為他知道,他的機會只有一次。
目標出現在瞄準器裡面,此刻正默默的騎著馬,在所有人的護衛下,向前緩緩前進。
張濤拼住呼吸,在確認了一次又一次之後,扣動了扳機。
子彈在槍口發射了出去,沿著早已確定了無數次的彈道,朝著前方迅速飛射了出去。在考慮到了風速和風向問題的情況下,依然完美的以筆直的彈道,射向了正在行走狀態的張獻忠。
一秒鐘以後,透過瞄準器,張濤確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子彈射入了張獻忠的腦袋,然後把他整個人擊飛了出去。
補槍任務,順利完成!
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
張獻忠死了,直系繼承人才剛剛會喊爸爸……這樣的情況下顯然需要有人攝政,在一旁輔助治理大西國。
皇后楊氏是最理想的人才,她是宰輔楊毅的女兒,她攝政的話,楊毅一系的人都會力挺,多少可以鎮得住別的派系。只是楊氏並不是一個喜歡攝政的女人,她就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居家婦女。
最後,就變成了楊毅和大將軍李敏兩人輔政。
兩人最初還能夠維持一個比較公正的處事態度,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官希望武官的權柄少一些省得出事,武官卻說自己的權柄太小,文官那是在欺負人。對於張獻忠被害一事上,楊毅覺得應該學習勾踐臥薪嚐膽,小心翼翼的發展個三五年,然後在考慮攻打共和國。
有意思的是,李敏沒有要攻打共和國的意思,說起來也正是因為張獻忠要攻打共和國,以至於孫可望和艾能奇兩座大山被搬掉,他李敏才好不容易上了位。上位之後,對共和國的實力那是怕得要死,尤其對對方能夠在數百米外精確狙殺目標的手段,感到由衷的恐懼。
在張獻忠被狙殺之後,大西國的人一度搜尋了開陽城,在狙擊地點附近巡邏的人倒是發現了子彈射擊的地方,但人卻是不見了。拷問了那一家人,卻什麼都沒有查出來,可見敵人很有可能也是潛入了他們家作案。別懷疑大西國的酷刑,真要算起來錦衣衛的那些酷刑都顯得仁慈了。
正因為這樣,才叫人恐懼,李敏甚至覺得,對方也許就在殿外或者在殿內某個地方潛伏著,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給他們致命一擊。就算知道這不可能,但誰也沒辦法否認這樣的情況不是?老是生活在這樣擔驚受怕,又根本查不出對方到底在哪裡的日子,他不想再承受下去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張獻忠在開戰前,提及過投降共和國的意思,不若直接向共和國投降的了。
他提出這個意見,也得到了不少武將的認可。而楊毅若非知道這些傢伙控制著主要的大西國武裝力量,自己這些沒什麼兵權的武將根本奈何不了他們,只怕早就派人把他們拿下,直接撤換他們了。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能夠撤換他們,又有誰願意頂上去?若是頂上去的人,依然要投降共和國怎麼辦?
莫非,還要讓他們這些文人上戰場?!
楊毅索性看向皇后張楊氏,他覺得皇太后你就算不垂簾聽政,好歹也給個建議不是?實際上就是讓楊皇后支援他的政見,要知道不管如今的新皇多小,都是這個勢力最合法的繼承人。皇帝或者皇太后發話了,應該鎮得住這些軍人。
太后也知道自己父親的意思,也配合父親說了幾句,主要意思也很明確:先悶頭髮展看看情況,畢竟不是說大魏和大明都在攻打共和國麼,要不,等打完了再看情況?
楊毅自然是第一個贊成的,但武將們卻是另外的想法:現在投靠那是水中送炭,好處多多。等打完了仗,那只是錦上添花,有個毛用?至於是否會打輸,那就更不可能,沒看見他們那麼多人,幾乎都沒有殺掉共和國的幾個士卒麼?
只是皇帝……他。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