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25章 朝鮮投降 令狐雲湘按照張鹿安的命令,妥善安排整個桐城營登上了船,然後直接往西向登州而去。 至此,朝鮮國王渴望的來自天朝上國的援助徹底斷絕。 面對著英俄爾岱的勸降,朝鮮國王李倧還在猶豫當中,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決定只要滿足“存宗社”的基礎上,朝鮮就可以無條件投降。 崇禎十年正月二十七日 多爾袞將包括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在內的朝鮮王室全部押解到了南漢山城城下,皇太極要求昭顯世子親自去向父親李倧勸降,昭顯世子寧死不肯,被多爾袞親自抽了三十鞭子,打的他是皮開肉爛(很可能間接造成了昭顯世子的早夭),但是昭顯世子始終不肯說出一個字。 朝鮮國王李倧在城牆上看到此處,那是肝腸寸斷,而且隨著兩位大君被押到跟前,說明了江華島肯定陷落了,也說明大明的援助失敗了。 原本南漢山城的防禦使李時白不畏生死帶著守軍打退了清軍的數十次進攻,南漢山城的城牆又是依山而建,異常險峻,哪怕清軍拉來了重炮,還是無濟於事,始終無法攻破南漢山城。 按照皇太極原來的計劃,如果直接攻破南漢山城,就會當眾剝奪朝鮮國王的統治權,將整個朝鮮納入到直轄的郡縣範圍; 可是由於南漢山城的堅守,清軍自始至終始終無法直接攻破南漢山城的城牆,而且朝鮮八道的義軍仍然在零零散散不停地攻擊清軍的運輸隊,說明朝鮮國王在朝鮮大地上仍然擁有超強的號召力,這迫使皇太極改變了策略。最終決定還是透過朝鮮國王李倧這種軟蛋來間接統治朝鮮更加地理想。 於是才有了捕獲朝鮮兩位大君的命令,就是要用李倧僅有的兩個兒子,來迫使李倧就範。 皇太極眼見著昭顯世子不聽話,就示意多爾袞試試鳳林大君李淏,李淏看到自己的長兄被打的沒有個人樣,當場害怕的幾乎尿了褲子。 鳳林大君李淏當即上前哭著大喊道: “父王,您到底還有幾個兒子?難道非得我們兄弟倆死在你的面前嗎?” 李倧站在城頭,口中不能答,只是知道不斷地流淚而已。他的身邊有大量的主戰派還在堅持,當時宣戰的命令還是他親自下達的,如果自己先投降,怎麼對得起那些死去的將士們和仍在堅持的將士們?可是城下的兩個兒子又是他的心頭肉,他該怎麼辦? 因此糾結萬分。 “父王,你不要再想著明國的增援了,明國唯一派來的援兵桐城營,只有不過一千五百人,東江雖然派來了黃孫茂和邵啟,但是他們卻沒有帶來一兵一卒。而且桐城營也已撤離江華島,我們大朝鮮早就孤立無援了。還望父王明鑑啊。” 李倧還是哭泣不止。 多爾袞看出了李淏的軟蛋,緩緩地將佩刀拔出一半,鳳林大君見得清楚,當即嚇的立刻跪下趴伏於地連續磕頭道: “父王救我啊,他們真的會殺人的……嗚嗚” 李倧再也不能無動於衷,趕忙下令主和派大臣崔鳴吉下城進行“和平談判”。 其實也由不得李倧不投降,隨著南漢山城的被圍日久,南漢山城內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惡化:城中糧草匱乏,到最後只能殺馬充飢,時間久了,戰馬都被殺光了;天寒地凍,守城兵士卻嚴重缺乏禦寒的冬衣,只能用草蓆來抵擋凜冽的風雪,雙手被凍得連兵器都拿不住。而一些朝中大臣竟然還有心思進行宴飲,完全沒有任何撫卹基層將士的想法。守軍們因此士氣日益低落,戰心全無。 崔鳴吉在事後對朝鮮國王李倧的上疏中,回憶當時的困境道: “南漢之役,孤城守圍四十餘日,中外不通,命脈斷絕。內而守堞將士凍餒垂死,外而八路援兵相繼潰敗,城中見糧不支旬日,而江華敗報忽至,俄頃之間,軍情洶洶,不測之變,迫在目前,當此之時,智者無所用其智,勇者無所施其勇。” 由此可見即使沒有鳳林大君的勸降,南漢山城實際上也是瀕臨崩潰了。 可是這一點也是皇太極無法知曉的,他只知道南漢山城中還有超過一萬三千多朝鮮正規軍,城牆堅固無法短期內被攻下。 而且由於揚古利的陣亡,對於整個清軍計程車氣打擊非常大,皇太極無法再承受持續性的巨大損失了,否則他此次攻打朝鮮的戰略成果就會大打折扣,他本人的威望就會大打折扣。 這樣的資訊差和實際情況,是皇太極最後時刻還在堅持招降的根本原因,這也讓朝鮮王國逃過一劫。 力主招降的皇太極對非常識時務的鳳林大君李淏非常滿意,心裡已經有意扶持李淏上位的想法。而鳳林大君的親兄長昭顯世子的悲劇命運已經註定。 崔鳴吉來到城外大營後,清國負責談判任務的英俄爾岱秉承著皇太極的旨意,宣佈了以下條款: 一、當去明國之年號,絕明國之交往,獻納明國所與之誥命冊印,採用大清年號,並按期躬來進謁(筆者注此條很明顯是要朝鮮斷絕與明的交往,成為清國的屬國)。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