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 (第2/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看著滿堂沮喪表情的大臣,全無皇帝形象的耶律圖,很頹廢般道:“是戰是降,你們倒是說話啊!站在這裡,能把城外的宋軍嚇走嗎?”
面對耶律圖的質問,這些大臣都不好說什麼。能說的先前早就說了,現在無非就是等耶律圖下決定。無論是主戰還是主降的,他們其實都知道,戰跟降的結果都註定了。
這個曾經威名天下的大遼帝國,如掃進歷史塵埃的時間不遠。降的話,至少能保證皇帝以下,百官跟百姓的安全。至少目前看來,大宋的騎軍並非很殘忍。
如果戰的話,後果就非常難預料。為了所謂大遼最後一點榮譽,便搭上所有百姓跟將士的性命。誰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那能做出的選擇,似乎只有降了。
原本耶律圖不是沒想過,去投靠那位被父親宣為叛逆的堂叔。可他非常清楚,到那裡他的下場同樣好不到那去。一個不慎,也是客死遼西的下場。
此時此刻,才真正明白皇帝不好當的耶律圖。很後悔,當初為何要貪圖這張椅子,讓他承受這亡國之君的汙名。這可會遺臭萬年的啊!
面對悶不吭聲的朝臣,耶律圖最終無奈的揮手道:“走吧!你們都走吧!有多遠走多遠,這大遼怕是完了。讓朕一個人,在這裡待一會吧!明日開城向宋軍投降!”
最後一句話說出,耶律圖覺得身上的力氣一下被抽空。反觀那些大臣,長鬆一口氣的人佔多數。那怕唯數不多的幾個,也只能握緊拳頭退了出來。
他們想盡忠殞國,沒人會阻止他們。可對抗宋軍的後果,或許是他們所承擔不起的。如今上京皇城中,百姓跟士卒早就不想打了。敢反抗的遼人下場,已經聽到太多太多了。
相反投降宋軍的遼人,如今日子過的似乎不錯。那怕失去了不少自由,可至少宋軍沒對他們過多壓迫。只要老實本份放牧,生活反倒比以前放心地交。
如今整座皇城之中,願意跟皇帝一條道走到黑的百姓跟士卒,其實真的不多。仗打這個份上,已經沒有意義。要麼逃往遼西,繼續幻想著東山再起。
要麼便是忍氣吞生,降於大宋,繼續做一個牧守草原的部落百姓。真正覺得失去權利地位的,都是大遼的王公貴族。普通大遼百姓,反倒希望大宋軍隊的到來。
因為喬峰的原因,老實的大遼百姓,宋軍對其秋毫無犯。而真正被宋軍處罰抄家,往往都是那些食萬戶的部落首領跟貴族。對這些人,其實大遼百姓也無甚好感。
用大遼兵部大臣的話,這一仗軍心民心都輸給大宋,這戰爭怎麼可能打的勝呢?既然勝不了,那就只能投降了。畢竟,江山易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天,當包圍上京的宋軍準備攻城之時,上京城頭打出的白旗,令所有宋軍愣了一下。很快便發出震天的萬歲之聲,這白旗出現,意味著上京不攻自破。
拿下大遼的上京府,便意味著大遼徹底滅亡。這也意味著,參與徵遼之戰的大宋官兵,也可以開始期盼著,如此大勝之後朝廷給予他們的封賞。
久未回故里的他們,也能做為榮譽之人班師回朝,這種如同開創盛世的場面,也將永遠讓他們銘記不忘。到老,他們也會為今日之見證而自豪的!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章 鐵漢也有柔情
紹聖三年夏,持續一年多的宋遼之戰,伴隨新繼位的大遼皇帝耶律圖。將大遼的傳國玉璽,滿臉淚水的遞交到,大宋安遼侯蕭峰之手,算是畫上一個圓滿的記號。
相比跪在城門前,遼國君臣百姓沮喪跟哭泣的神情。同樣出身契丹的喬峰,卻不知為何沒有一點喜悅之情。只是能讓戰爭結束,心裡他還是非常高興的。
隨著喬峰將玉璽舉過頭頂,城外圍城的宋軍,再次響起震天的萬歲之聲。而這一幕,也喻示著一個嶄新王朝的出現,從此也拉開宋之盛世的序幕。
接過玉璽朝眾軍展示了一下,喬峰便隨手將其丟到張亭光手中,略顯放心地交:“張將軍,麻煩你寫份奏摺,向皇上報捷吧!這勞民傷財的一戰,總算結束了!”
自從趙孝錫封喬峰為安遼侯,張亭光也清楚,如今這位皇帝陛下,很器重這位安遼侯。原本他會以為,喬峰新上高位會很難接觸。等合作後便知,對方覺得是個真漢子。
張亭光非常清楚,讓出身契丹的喬峰,帶領麾下的將士征討大遼,本身就是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可在行軍打仗之時,喬峰從來沒有半份慢怠過。
真要說喬峰跟他,會有一些問題上產生爭執,更多也是對待那些遼軍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