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翻覆重新掌權……
再說,聽聞此女和皇帝身邊的權璫淵源深厚,若不是她穿針引線,說不準,皇后未必能確定馮恩的立場,和他建立起信任關係。又往深了說,派馮恩過來,焉知不是在安他的心,堅他的意?連馮恩都倒向嗣皇帝了,宮內人心,已不必再懷疑。這一切謀劃,若是出自於皇貴妃的手筆,那麼事成以後,垂簾聽政,這簾子背後是誰——
紛至沓來的念頭,彷彿算盤上的珠子,在腦海裡發出了清脆的滴嗒聲,西楊大人也肅容答道,“還請兩位娘娘放心,老臣必定竭盡全力,護得皇貴妃娘娘周全。”
馮恩終於露出笑容,起身行禮,“奴婢代兩位娘娘記下此情!”
事不宜遲,即使是首輔,這時候也不會玩什麼慢節奏,僅僅是第二日一早,流言就已經遍佈了京城官場,直指了皇帝真正的死因。
作者有話要說:好了,更新咯,又是多送一千字,對早買的大家|
正文 第246章 害死
老年人覺短;太后侵晨時分就已經睜開了眼睛;栓兒在床裡頭倒是睡得正熟,發出細細的鼾聲;她輕輕地摸了摸孫子的額頭,挑開了上頭不知何時沾上的一絲絨線,披衣下了床;一番洗漱以後;便來到佛龕前,先上了三炷香。
說來,太后也算是熱衷佛事,但她並不算太虔誠;只是禮佛進香;很多時候是一個很好的社交手段而已。從年輕時為了迎合太宗;崇信了佛祖開始,太后居所就有一間屋子專門用來禮佛,但她並非日日前來參拜,此時進香時,心裡想著的也不是虛無縹緲的佛祖,而是自己才崩逝未久的長子大行皇帝。
天下事,哪有一帆風順的?真正理想的家庭關係,只存在典籍裡。實際上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就說太宗和仁宗兩父子,仁宗受過多少父親的氣?可太宗崩逝時候,只怕除了解脫以外,也不免有幾分傷心。太后自己和長子,不是不存在問題,但現在人都去了,還去得這麼突然,心裡剩下的就只有他的好了。
從小就知道心疼母親,為她分憂,做太孫的時候,有好東西都先奉獻給母親,宮裡的事情,處處都依照她的意思來辦。後來做了皇帝,雖然母子間有過意見分歧,但對清寧宮的供奉,卻是從來也沒有少過。對弟妹也是照顧周到,同母的不同母的,都十分服膺他這個大哥,國家在他治下,風平浪靜、興旺昌盛,雖然子息有些問題,可到底也有了兩個兒子……太后對兒子是有不滿,但這不滿,集中在私人感情方面,不過是玉璧上的一片微微的瑕疵,歸根到底,她終究是為了長子驕傲的——沒有誰比她更明白,當個好皇帝,是有多難。
遠的不說了,就說近的,建庶人登基為帝時,也有二十多歲了,當時太祖留下的又何嘗不是一片大好基業?太后侍奉太宗和仁孝皇后時,曾多次聽其感慨,若非建庶人自己倒行逆施,太宗就是有天大的運氣,也不可能登上皇位。饒是如此,他靖難登基的過程,依然是重重險阻,說不得是天命所鍾、氣運相助,最終才走到了這一步。
其實,即使是如此,坊間對建庶人,也不是沒有同情的言論,以叔王謀侄皇帝的位置,贏了似乎也不光彩。但太后乃是當日局中人,對這樣的片湯話,她一貫嗤之以鼻。削藩都快削到鼻子上了,不動就是個死,多少前車之鑑在那放著,連太宗同母兄弟周王,先被遷移到了雲南煙瘴之地,接著又回京監禁,若是不‘清君側’,只怕沒過幾年,全家老小都要被牽到南京城裡圈禁起來了。實際上若不是建庶人這樣咄咄逼人,太宗又何能下定決心要奮起一搏?
前事之鑑、後事之師,如今坊間,對當年的事幾乎是諱莫如深。但太后卻還沒有忘記少年時的往事,並非說她相信栓兒就會故技重施,和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兵權的藩王為難。但話又說回來,自己年歲已高,還能再照管朝廷多久?哪怕就按十五年來算,到那時,栓兒也就是和建庶人差不多的年紀。
不錯,大行皇帝登上皇位時,也不過三十許人,但他從小過的是何等日子?在征戰中出生,陪著祖父四處南征北戰,閱歷豐富,見識過人間百態,早在做太孫、太子時,就已經多次外出辦差。他的能力,是早經過祖父、父親、母親乃至群臣一致認可的,即使是青年登基,也絕無主少國疑之虞。栓兒和他,能相比麼?幼年履極,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身份貴重,幾乎不可能出宮,一個在深宮裡關了二十多年的少年人,即使是經過最完善的教育,只怕也不能放心地把國家交到他手上吧?
再說,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京城就在韃靼人附近,君王不懂武事,這一點是太后無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