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江蘇、浙江軍政府和上海資產階級的抵制,他們要求在上海設立臨時會議總機關,並提出有兩省以上代表到會,即行開議。
11月11日,江蘇、浙江、上海的3個都督電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開會。11月15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代表在上海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但武昌集團不肯退讓,仍堅持會議要移到武昌召開。因為武昌是首義之區,多數省的代表已抵達武漢,同盟會主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也在武漢。最後,上海方面讓步,議決各省代表赴武漢商議組織臨時中央政府,但每省仍須留1人以上在上海,為通訊聯絡機關。
11月27日,漢陽失守,武昌城處於清軍的炮火之中。11月30日,各省代表不得不在漢口英租界舉行會議,討論建立全國統一的中央*。會議除制定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外,還確定臨時政府為總統制共和政府。
12月2日,革命軍江浙聯軍攻下南京。黃興、宋教仁也從武昌到了上海,使上海成為革命黨人活動的中心。12月4日,宋教仁、陳其美等出於維護同盟會革命領導權的目的,組織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開會,以投票的方式選舉黃興為革命軍政府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由大元帥主持中華*臨時政府。對此,黃興一再推辭,黎元洪卻不甘居於黃興之下而反對。12月14日,武漢、上海兩地的代表齊集南京開會,決定根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選舉總統,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12月15日,會議獲悉袁世凱的議和代表唐紹儀已抵漢口,袁世凱有贊成共和之意,立即決定暫緩選舉總統,虛位待袁。
而由大元帥暫行大總統的職權,並選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當時黎元洪在武昌,由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這時,黃興接到孫中山即將回國的確切訊息,留在上海等候孫中山的歸來。
12月25日,長期在國外領導反清革命的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孫中山,從美國經英國倫敦、法國馬賽回到上海。全國各界一致要求選舉孫中山為總統。由於他的崇高威望,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舉行臨時大總統選舉,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從上海乘專列到南京赴任,下午抵達南京,一時歡呼聲震天,軍樂齊奏,長江江面的軍艦鳴禮炮21響。傍晚,孫中山到達總統府。晚上11時,孫中山宣誓就職,宣佈中華*成立。
………【第二節 袁世凱復闢】………
袁世凱(1859~1916年),字慰亭,別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是淮系軍閥袁甲三的侄孫,曾兩次參加鄉試都落榜,1882年,隨吳長慶督兵赴朝鮮。
1885年,經李鴻章保薦繼任駐朝鮮商務委員,後以道員升調,留駐朝鮮全權交涉通商事宜。甲午中日戰爭前夕,其見局勢嚴重,便請調回國。戰後,袁世凱以浙江溫處道留京聽候差委。他命幕友譯撰《兵法》12卷,因緣層遞榮祿,受到賞識。
甲午戰後,清政府以湘淮軍不足恃,有意改練新軍,袁世凱遂受到慈禧太后親信榮祿的推薦,於1*5年12月被派到天津小站接管“定武軍”十營。袁世凱以此為基礎,並增募人員,編練“新建陸軍”7000餘人。
1*7年,清廷以袁世凱練兵有功,提升為直隸按察使,仍專管練兵事宜。1*8年9月,維新變法運動在光緒帝支援下達到*。慈禧太后、榮祿為首的頑固派密謀發動政變進行*。維新派鑑於袁世凱參加過強學會,懂外交,掌握軍隊,清光緒帝於9月16日召見他,特賞兵部侍郎,專辦練兵事務。當局勢危急之際,維新派要他“殺榮祿、除舊黨”以助新政,他滿口答應。但他迴天津後,竟立即向榮祿告密,出賣維新派,從而把維新派投入血泊之中。為此,袁世凱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賴,並從此官運亨通,飛黃騰達。1*9年6月,袁世凱被提升為工部右郎,12月署理山東巡撫,率軍在山東殘酷*義和團。
1901年11月,李鴻章病死,袁世凱署理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並在保定創立北洋軍政司,自兼督辦,開始編練北洋常備軍,且抓住了清朝京畿的警權。此後他又兼任督辦商務大臣、電政大臣、鐵路大臣等職。
1905年,袁世凱拼湊成北洋軍六鎮,實額共6萬多人,除第一鎮外,其餘五鎮全是他的嫡系。至此,以袁氏為首的北洋軍閥反動集團的基本武力大體建成,成為清廷*人民的主要工具。袁世凱的權勢急劇膨脹引起了滿清貴族的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