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此外,洋務派為了培養懂得西方先進技術的專業人才,要求改革科舉制度。因此,清廷並於1872年開始向海外派出留學生。
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失敗,使得洋務運動也宣告失敗了,但它畢竟是中國人近代史上第一次富國自強的努力,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十三節 鎮南關大捷】………
一八八三年,法國向越南侵略,並以越南為跳板,向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中法戰爭爆發了。
在廣西前線,清軍在清政府投降路線的影響下,軍心渙散,全線瓦解,鎮南關也為法國侵略軍佔領。法軍統帥尼格里派人在廢墟上插塊牌子,狂妄的寫道:“廣西的門戶已不在存在了!”有意思的是,鎮南關周圍的我國群眾針鋒相對,在關上奮筆直書:“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在人民群眾反侵略熱潮的激勵下,以馮子材為首的愛國清軍積極展開了抗法鬥爭。
馮子材是廣東欽州人,早年曾參加農民起義,後投降清朝,被任為廣西提督,一八八二年因年老多病還鄉。法國的猖狂侵略,激發了他的民族情感,主動重返前線,奮起抗法。
馮子材到達前線,一面收集潰兵,穩定軍心;一面招募民間丁勇,積極團結邊防其它部隊,鼓勵軍民保衛國家,並在距鎮南關內十里的關前隘沿著山麓修築一道三里多的長牆,挖掘長壕,以備攻守。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法國侵略軍大舉進犯,在絕對優勢炮火的掩護下,分兵三路,猛撲長牆。由於法國火力很猛,長牆幾乎已被突破,形勢萬分危急。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七十歲的馮子材以帕包頭,腳穿草鞋,手持長矛,一躍而出,全軍將士在他的鼓舞下也一齊衝入敵陣,人人奮勇爭先,刀劈槍挑,法國侵略軍旗靡陣亂。正在此時,關外的中越群眾一千多人也衝殺前來,裡應外合,法國侵略軍全線崩潰,倉惶逃命。馮子材率軍乘勝追擊,斃敵官兵一千多人,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鎮南關清軍取得大捷,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罕見的。
法軍潰敗的訊息傳到巴黎,法國菇費理內閣被迫下臺,新成立的內閣與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法議和條約》。雖然中國戰勝了法國,但是清政府卻向法國人彎腰,而且還簽署了對中國不利的條約,從此可以看出,清政府是多麼的腐朽啊。
………【第三十四節 甲午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家很快強盛起來,同時對外侵略的野心也開始膨脹,它首先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和中國。
1*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清政府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授權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挑起釁端,發動侵略戰爭。23日,日軍攻佔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應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指令大院君宣佈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並授權日軍驅逐屯駐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中*隊發起進攻,挑起戰爭。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日軍攻佔平壤,中國守軍棄城而逃,最後全部退至鴨綠江以北中國境內。同時,日本透過和中國海軍的黃海一戰,奪得了黃海控制權。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並在花園口登陸,隨後攻佔旅順。在戰爭的第三個階段,清軍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全面潰敗。1*5年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覆滅。
威海衛失陷後,清廷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簽字,甲午戰爭結束。
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使半殖民地化速度進一步加快,民族危機愈益深重,同時也促使中華民族日益覺醒,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和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迅速高漲。
………【第三十五節 百日維新】………
1*5年4月,《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一些有志之士認為必須進行資產階級的改革,否則中國無法自強。當時,康有為就發動了在北京應試的*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