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安徽鳳陽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他十七歲那年,淮北地方鬧了一場嚴重的旱災和蝗災,接著又蔓延了瘟疫。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和大哥接連傳染上了疫病,嚥了氣。朱元璋失去了父母親,生活沒有著落。就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小和尚,混口飯吃。這樣,朱元璋就出了家。
朱元璋早就聽到彌勒佛要下凡救世的傳說,紅巾軍起義爆發了後,他心裡想,窮人出頭的日子到了,就離開皇覺寺,到濠州來投奔郭子興去了。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以後,馬上表現出他的才能。他打仗勇敢,又有計謀。郭子興把他當作心腹看待,出去打仗,總要先跟他商量。在起義兵士中,朱元璋的聲望漸漸提高了。後來郭子興把自己的義女。嫁給了朱元璋,這樣,皇覺寺的小和尚就做了郭元帥的女婿,地位也不同了。在起義軍中,大家都稱他“朱公子”。
不久,朱元璋就回到老家,招兵買馬。少年時候的夥伴徐達、湯和,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將領,都來投奔。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七百人,後來,又襲擊元軍,招降了一批元軍。
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軍,整頓紀律,加緊訓練,把手下的軍隊訓練成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隊伍,聲勢大振。
朱元璋帶著自己訓練出來的隊伍,連續打下滁州、和州。小明王韓林兒在毫州稱帝那年,郭子興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朱元璋做了副元帥。
郭天敘沒有什麼指揮的經驗,加上紅巾軍中大多將士都是朱元璋的親信,朱元璋名義上是副帥,實權全掌握在他手裡。沒多久,郭天敘在攻打集慶(今江蘇南京)的時候,被叛徒殺死,朱元璋就當了名副其實的元帥。
………【第八節 鄭和下西洋】………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一個回族家庭裡。後來,他進燕王宮裡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幹,得到明成祖的信任。這鄭和的名字還是明成祖給他起的。但是民間把他的小名叫慣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監”。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並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著又到爪哇、舊港(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蘇門答臘、滿剌加、古裡、錫蘭等國家。他帶著大批金銀財物,每到一個國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國王,並且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
許多國家見鄭和帶了那麼大的船隊,態度友好,並不是來威嚇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
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
後來,明成祖一次又一次派鄭和帶領船隊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將近三十年裡,鄭和出海七次,前前後後一共到過印度洋沿海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的木骨都束國(在今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一帶)。
鄭和的七次航行,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說明當時我國航海技術已經有很高的水平。透過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那些國家裡還流傳著三保太監的事蹟。
………【第九節 劉伯溫求雨】………
劉基又叫劉伯溫,是朱元璋身邊的一個謀士,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的時候,把劉基請了出來,當他的謀士。由於他足智多謀,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漢初年的張良。
劉基不但謀略好,而且精通天文。據說,在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江南發生了一場旱災。劉基通曉天文,朱元璋問他為什麼發生大旱,怎樣才能求上天下雨。劉基說:“天一直不下雨,因為牢獄裡關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聽後,派他去查牢監裡關的犯人。劉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於是向朱元璋奏明,平反了冤案。
其實,劉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術,只不過他懂得天文,可能觀測到氣象要發生變化,就借這個機會勸諫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