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突然被拉上來的小子的舞臺。
要不是聲音有瑕疵,讓他們總在那若有若無的魅力中徘徊,不然剛才他們都要歡呼了。
作為在後臺看著李世明表演的sj們這時也和下面的歌迷差不多。不甚至可以說當機。
在sj的印象中,李世明是那種創作型人才,不可能全部都通。
可是剛才李世明在舞臺上的自信和自如絕對不一般啊,那是有一種讓舞臺表演變成了一種享受的感覺。
剛才那種表演,李世明如同在舞臺上混跡多年的老手一般,熟練地把整個舞臺掌握在手裡。
氣場,一些只在前輩身上看到的氣場讓他們從李世明身上就那樣的看見了。
這也太毛骨悚然了,這小子到底有什麼不會的。就這舞蹈實力就算聲音不好,那都能出道了。邪門了。真是邪門了。
第四十八章 老頭的心裡話
這幾天李世明真的挺忙的,老頭子也忙。在得到mbc電視局製作組方面的認可後,mbc就把老頭子如諾上賓的請了過來。
並且安排專門的人員,帶著老頭子和李世明一起去了**的外景地。
連帶著這三天李世明和老頭子真的挺忙的。
《**》可以說是整個mbc電視臺傾其所有拍攝的一部電視劇。
如果說韓國曆史上有單單為了一部電視劇就建立了一個影視基地的話。那麼《**》就必然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
**劇中出現的扶余宮、鐵器房、甚至包括街景,斥資了足足一百八十億韓元,佔地四萬五千平,像李世明這種年輕人想要整個走完,需要一個小時。而這還不算拍攝費用以及演員薪酬等各方面的苦難。
栩栩如生的城堡和建築,以及四周環境的呼應,都讓李世明非常的感嘆,韓國人在電視劇製作方面的用心之大。遙想中國的劇組整天就奔著橫店那些差不多拍爛的影視基地,也讓李世明真心感嘆中國人自己不能保住市場是自己做的孽啊
當然這也不能說韓國棒子有多大氣。mbc的在拍攝歷史劇的遠瞻性是很強的。他們作為民營電視臺。絕對不可能就為了一部電視劇就花了這麼多錢。
在陪著老頭子逛著這些場景地,mbc的工作人員也說了這些影視外景地,以後還是可以用於旅遊或者三國時代背景戲劇的拍攝的。(這三國不是中國的三國,而是新羅百濟高麗三國鬥爭)
把這個影視基地走了一遍,李世明和老頭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倒不是腳程慢,而是對於每一個場景地對於整個劇本前後用到鏡頭和場景的概括和預想。
老頭子這時候也真的特像老師。那帶著李世明走遍了每一個可能用到的場景地。
老頭子獨創的構想,人物,對白三重假設,讓曾今作為一個演員的李世明更是歎為觀止。
其進行實地分析和考察的方法,讓李世明受益匪淺。
比如,老頭子說劇情不是能夠憑空捏造的。
像這種歷史劇,除了歷史外,最大的依靠就是根據場景地來判斷延伸。透過古書中投入的字裡行間的資訊,根據場景地來構想可能生的故事。
這樣的話故事會具有更加的連串性和可延伸性。好的編劇往往能夠根據一個場景,把前後都承前啟後出來。
這種能力是需要天賦的,而老頭則非常直接的就說了,李世明是有這種天賦的,全韓國能有這種天賦的不出五個,這也是天才編劇和努力型編劇的最大差距。
但是這種天賦不是你放著就能揮出來的,必須不斷訓練。
這也讓李世明這幾天那個苦啊。一個小小的鐵器房,老頭子竟然讓他把整整六十集劇本中可能出現的場景全部寫出來。
這跳躍思維真心太大了。不過又不能說不能寫。老頭子的大綱衍生論,讓李世明雖然寫的辛苦,但卻有跡可循。
跟著總體大綱走,根據主題劇情延伸出需要的附屬劇情,在根據這個附屬劇情來飽滿其餘的附屬劇情,就如同蘋果樹一樣。
老頭子在這個方法的敘述上也很直截了當的說明了這個方法是實用主義的展產物。
是為了編劇邊拍邊寫的一種討巧的方法,也是為了應付隨時有可能生的電視臺翻臉,要編劇加拍集數的隨機應變式手段。
不過這個方法,老頭子並不喜歡,因為加拍了劇情往往也意味著編劇不得不重新打亂自己之前寫好的劇情,這樣的處理方式會破壞整個構想後的劇情整體性。也從而影響了整部電視劇的好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