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到這不到兩個月裡頭,蘇子誠謙意之餘又欣喜無比,這成親,自然是越早越好。
忙碌中進了臘月,開平府已經是天寒地凍,張嬤嬤披著厚厚的斗篷進了垂花門,在正屋厚厚的棉簾前,將手爐遞給跟著的小丫頭,理了理衣服,揚聲稟報了。
簾子從裡面掀起,一股溫暖撲面而來,張嬤嬤忙進了屋,去了斗篷。
李小么只穿了件薄絲襖,歪在炕上看著本厚厚的帳冊子,也不抬頭,只揮著手裡細細的毛筆示意道:“嬤嬤先坐,喝杯茶驅驅寒氣,我一會兒就好。”
張嬤嬤忙笑著應了,輕手輕腳的在炕沿上側身坐了,接過淡月遞過的茶,一邊安靜的慢慢抿著,一邊看著專注的看著帳冊的李小么。
她侍候先孝慈後時,孝慈後剛生了第二個孩子,她頭一趟見孝慈後,也是臘月裡,孝慈後也是這樣,穿著件半舊的絲綿小襖,半歪在炕上批摺子……
都說媳婦踩婆婆腳後跟,若論起來,還真是姑娘最象孝慈後……
“好了。”李小么合上帳冊子,紫藤忙上前取走收好,李小么淨了手,轉頭看著張嬤嬤笑道:“看的怎麼樣?”
“都好!”張嬤嬤忙收攏了思緒笑道:“織坊地方大,雖說佔了幾處做傢俱,倒一點也不妨礙織工幹活,那幾處原本是打算做織房用的,房子高大寬敞,都有火牆,一進屋就跟春秋天一樣,一點也不耽誤幹活。
那些梁地急趕過來的木匠,手藝半分不差,木頭也足夠,今天我過去,正巧碰上元豐會館的錢大管事,過去看織物的,還問順才木頭夠不夠,若不夠,他們庫裡還有幾根上好的黃花梨,東西夠、人手夠,來得及!
東西做的不錯,雖說半分雕刻花也沒有,可件件大氣耐看,朝暉院屋子正氣寬大,倒正好適合擺簡單大氣的傢俱……”張嬤嬤細細說著各色嫁妝,一直說了小半個時辰。
李小么耐心聽著,不管什麼時候出嫁,都是這些瑣碎的東西和規矩。
張嬤嬤說完了嫁妝的事,笑著轉了話題:“聽說寧安侯郭侯爺嫡長子,郭家三爺要和尉家姑娘結親了。”
“寧安侯?和尉家哪位姑娘?”李小么微微有些意外。
張嬤嬤忙笑道:“結的是尉家十二姑娘,太子妃嫡親的堂妹,今年十七歲,和郭三爺同年,聽說姑娘脾氣性格都好,生的也好。”
李小么微微蹙了蹙眉頭,看著張嬤嬤問道:“郭家大爺、二爺,四爺,我都遇上過,就是這位三爺,沒機會見識一二,這寧安侯不聲不響的倒安份。”
“姑娘說的極是,郭家三位侯爺,就數這個老二最本份老實,風評口碑都好,從前也領過一兩回差使,後來說身子不好辭了。
寧安侯夫人寧氏,也是個本份人,我從前見過幾回,人溫溫厚厚的,說話慢聲細語。
這位三爺,性子極似其父,在國子監讀書用功也本份,就是書讀的很一般,不過這也不打緊,他是侯府嫡長,往後要襲爵的,又不用下場科考。”張嬤嬤笑應道。
李小么點頭笑道:“那倒是,這樣的人家,本份不惹事就是成才了,你從哪裡聽到的這話?”
“我有一個自小的姐妹入了官媒行,如今也是戴蓋頭披紫背子的上等官媒了,專一跑官親宮院這些上上等人家,這一門親事,兩個媒人,她是之一,我剛回來的路上,正好路過她家,就進去說了一會兒話。
還有件事,她影影綽綽的說了幾句,說是寧意侯夫人隨氏跟她打聽咱們家四爺,人長得如何,脾氣如何,識不識字,跟姑娘隔了幾房,都是這樣的話。”張嬤嬤看著李小么,壓低了聲音說道。
李小么眼睛都要睜大了:“隨夫人問這個?……”
“我跟那個姐妹說了,若再有這樣的信兒,讓人過來給我捎個話,這事關著咱們家,她一口答應了。
郭氏是大族,除了這三家侯府,遠的近的嫡支分支多的很,有的是年貌相當的姑娘。”張嬤嬤看著李小么提醒道。
李小么呼了口氣,煩惱的看著張嬤嬤低聲道:“不瞞嬤嬤,我可不想和郭家攀親,再說,這娶媳婦是一輩子的事,總得貴子哥自己看中了才行。”
張嬤嬤忙勸道:“姑娘也別為這幾句話著急,就是託了人上門探話,不過花心思尋個合適的緣由回了就是,不過,要是早點給四爺定門親事,連這些口舌也就省了。”
“這事急不得。”李小么沉默片刻,回了句。
……………………
明婉將張大姐和孫大娘子送到二門,親自打起簾子送兩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