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全中國最環保的公司了。”
蘇城呵的一拍手,道:“我要記下來,就讓記者這麼說。”
張建軍也笑了身子轉過來一些卻道:“蘇董在環保上投資能收回來嗎?”
“看怎麼說了。拆解自巴西的裝備,由於年代久遠環保指標落後,非得重新配置一些汙染處理環節不可,若是新增到裝備購置的成本里面就按月折舊好了。”蘇城說的也不盡其實。重做一套環保體系的成本確實不低,但不光能用在拆解的裝備上,還能用在以前和以後的裝備上,將環保標準拉的更高。
這一點,短期內看不出效果來,長期的利益不容忽視。做化工廠最難的不是資金和技術,而是環境保護。或者說,做化工廠最難花的錢是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肯定要投錢,但要投的有效果是一門藝術。空口白牙的說我花了多少錢沒有意義。在普通人想來,做石油石化的都是有錢人,花的錢多也是理所應當的。
越是如此,就越要把錢花出價值,花出花來。因為化工企業的環境保護不光是官方關心,民間同樣關心。臺塑的六輕專案卡殼許久,就是因為他們的環保標準符合政府規定,卻不符合民眾的預期。這一點,其實是臺塑高層都沒有考慮到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90年代是一個世界環保的分水嶺。
90年代以前,人們尚處於對環保的理解當中,同時也認可環保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非洲某國的部長在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就飽含怨懟的說:“我們變成了世界的動物園,我們的人民卻處在饑荒當中。”然後要求降低本國的環保要求,開展大規模的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