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3/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王之所以這麼跟他說,是暗示他將這些話宣揚出去。一方面是為了安撫上將軍,告訴他,大王不僅沒有對他惱怒,還信任有加。這話由魏王自己說和從他口中得知,那效果可是大不相同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世人面前樹立他賢君的形象。你看,魏王多賢明,多能體諒人啊。臣子為大義而違抗君令,不僅不罰,還對他大義的行為封賞,天下哪個諸侯能像魏王這樣。
心腹先生果然不負魏王所望,將這些話宣揚出去。
一時間,魏王之名在天下流傳。被世人稱為賢君。連儒家的賢者孟軻都稱讚魏王“明忠直,知大義,選人重德而甚於重才,有古之賢君之風”。
有說好的,自然也有唱衰的。正在齊國的李騰聽說此事,高興地對齊王說:“龐涓大難臨頭矣。”齊王不解。李騰解釋道:“魏王這個人外寬而內忌,越是對人寬大,其實心中對他越是忌憚。對待常人已是如此,何況龐涓如今還犯了錯。”
不止是李騰,各國也不乏見識不凡的謀臣,他們也看出了些端倪,也都這麼告訴自己的君王。各國的國君聽他們說魏國君臣失和,都放心地去整頓軍隊,準備對付魏國。在他們看來,魏國最大的威懾就是魏武卒和它的統帥。如今這個威脅已經是去了一大半。這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各諸侯都準備使出吃奶的勁兒對付魏國。唯獨公孫鞅勸秦君這一次不要出全力。秦君疑惑:“前番齊國邀孤合縱攻魏,公勸孤答應,趁此機會,盡起全國之兵收復西河。還說服韓國一起加入。為何現在又叫孤出工不出力。這是為何?我秦國將士悍不畏死,無懼魏武卒,屢戰不勝,皆因龐涓。如今魏國君臣失和之像已顯。秦國已不懼魏國。為何?”公孫鞅解釋道:“此一時彼一時。君上,前番臣勸說君上加入合縱,乃是因為以秦國一國之力實難撼動魏國,唯有借諸侯之力方能取勝。在當時的形勢下,唯有聯合諸侯共同對付魏國是唯一的辦法。若用此法,雖秦國損失甚眾,但所得也不少。權衡一下利害,還是可行的。但如今魏國有變,再用這個辦法就顯得不那麼划算了。大王可趁魏國打敗其他諸侯,將士疲乏,兵卒厭戰之際,出兵西河,定能一戰而敗魏國。此法卻是巧取。損失不多,但得到卻不少。”秦君還是疑惑不解:“魏國若是勝利,則王霸之業已成,天下諸侯莫敢不從,如何叫孤此時出兵?再者,公為何如此確定魏國一定能勝?”公孫鞅冷笑道:“君上,沒了秦國在西邊牽制住魏國,龐涓的壓力大減。必然猛攻山東各國,以龐涓之智,山東各國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最後,必被龐涓擊敗。而擊敗山東各國之後,魏王見魏國儼然已無敵於天下,豈會留下龐涓?到時候正是我秦國收復西河的好時機。”秦君還是有些猶豫:“可是,孤已經答應參加合縱抗魏。若是失信,豈不是被天下人恥笑?”公孫鞅哈哈大笑,說道:“君上儘管放心,有人珠玉在前,誰又會在乎君上出工不出力?君上儘管安排便是。”說完,還朝北方瞅了瞅。秦君想起之前蒐集到的燕國的情報,恍然大悟。對公孫鞅更加信服,按照他說的去安排了。
慕容建中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心中唯有嘆息。他明白這是魏王自導自演的一場戲。除了賺名聲,還為了迷惑他,讓他安心為魏國打這最後一仗。
是的。就是最後一仗。經過鬼谷子的教誨。他的政治敏感即使比不上獨孤伽羅這個天生的政治家,但也絕對不差。這個時候,如果魏王對他懲戒一番,他反而會鬆一口氣。可魏王沒有。反而大肆封賞他。魏王對他越好,他就越忐忑不安。歷史經驗告訴他,這是要除掉他的先兆。
其實,他早就預感會有這麼一天。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違抗魏王的王令了。從少梁之戰開始,他就視魏王的命令為空氣。不讓魏王對他遙控,瞎指揮。魏王表面上好像贊同他一再說的“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但從他每次大戰都會給他傳達指令,從沒有因為他不聽而停歇就可以看出。他實際上還是對他的不聽話不滿的。
可他有什麼辦法。難道真的遵從魏王的命令,然後在沒有出現機會的時候進攻,或者是延誤戰機,錯失殲滅敵人的機會。還是算了吧。對於軍隊的指揮權,他一直以來都不容其他人染指。對於魏王的不滿,他有感覺。可有些事他即使知道,卻不能做。
慕容建中不禁苦笑:“看來後人對魏惠王志大才疏的評價還是有道理的。此戰之後,我就不再是魏國的上將軍了。可魏國的大業還沒有完全鞏固下來啊。我怎能甘心?”
魏國是他的心血,是他用近十年的時間,在數十起大小戰役打敗天下諸侯,才建立起魏國的霸業,將魏國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