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只有一個,總不能『逼』所有人都做青天吧。他們寒窗苦讀,不就為了當官之後能過上富庶的生活,朝廷的俸祿低,但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薪俸也抵得上普通百姓幾年的收入,之所以不夠用,主要是養的人多,府上丫鬟、僕人一大堆,單指著俸祿,當然不夠。這些貪官汙吏,姐夫能殺十個、百個,但能殺得光麼?”李元琛笑眯眯地說道。
李元琛說的不錯,歷史總是評價明朝官員的俸祿低,但是相比於普通百姓,還是高很多的。那個時候,一個普通百姓一年賺二三兩銀子都很費勁,區區一個九品官,一年的俸祿還是他們的三倍呢。再說現在公務員的工資,和普通的工薪族差不多,一個縣長一個月的工資估計也就五六千,看區域而定。可一個打工的,工資也不見得比他少。也就是說,現在國家官員的工資,也是很低。明朝的官員也沒有公車,抬轎子的轎伕都得自己花錢僱,家裡養著一大堆人,所以顯得俸祿少。其實我現在還在納悶,說海瑞大人一輩子都沒買過兩回肉吃,他的俸祿都花到哪裡去了,起碼還是當過應天巡撫的人。
“你說的有些倒也在理,貪官汙吏確是殺不淨,但過分之人,我也不能讓他們好過。現在我既已入閣,就要想辦法令我大明國富民強。”嶽肅沉聲說道。
“想要國富談何容易。但看姐夫此刻如此自信,難道已經想到對策?”李元琛問道。
“稅收乃國家之本,我大明商稅乃三十稅一,如此還有漏稅之人,我打算改為三十稅二,並將士紳不納稅的制度取消。”嶽肅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是他早就計劃好的,也不怕告訴李元琛。
“哈哈哈哈……”
嶽肅本以為李元琛聽後會驚訝,沒想他竟大笑起來。跟著,就聽李元琛說道:“姐夫,沒想到在盤剝百姓方面,你比貪官汙吏還要狠呀,佩服、佩服……”
“稅收乃是國家之本,而且我這是收商家的稅,哪裡是盤剝百姓。我知道,你們家是大商家,若改稅制,對你很是不利,所以才這麼說。”嶽肅說道。
“姐夫此言差矣,別說三十稅二,哪怕是三十稅十,我李家都不放在眼裡,天下間的商人也不會放在眼裡。”李元琛毫不在乎地說道。
“啊……”嶽肅聽了這話,簡直懵了,直勾勾地望著李元琛,好半天才從嘴裡蹦出三個字來,“為什麼?”
“朝廷給我等加多少稅,我等賣出貨物時候就提多少價,到時誰買我們的貨,誰就交稅,和我等商家又有何干。好比一石米,朝廷敢加收五十文的稅,我們就敢加一百文的價,到時買米的交稅就是。說姐夫盤剝百姓,難道有錯了麼?”李元琛笑呵呵地說道。
“這……”李元琛的這一番話,登時令岳肅啞口無言。
嶽肅兩世為人,對於商人的伎倆,多少還是知道的,上輩子當警察的時候,豈不明白買任何商品都是含稅的。中國是價內稅,外國是價外稅。為稅收買單的,永遠都是買東西的百姓。最為可氣的事,明明本作者以前抽的紅河煙是五塊一盒,朝廷給加了不到兩『毛』錢的稅,現在竟然漲到了六塊一盒。
第四十三章水至清而無魚
第四十三章水至清而無魚,到網址
………【第四十四章 這次是真病】………
第四十四章這次是真病
李元琛見嶽肅不說話,反而笑道:“姐夫,其實朝廷想要賺錢,辦法有的是,能將三十稅一都收齊,就算是老大的本事。一年起碼能多徵上千萬兩。”
“你說的很對,能把這些稅收齊,就算不錯。在你看來,有什麼法子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朝廷多積累些銀子呢?”嶽肅再次問道。
對於朝廷的稅收制度,嶽肅當過知縣和知府,當然也知道其中情況。商稅三十稅一,可謂中國歷史上最低的了,朱洪武欽定‘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所以,明朝一直保持這個制度。但說稅率雖低,如三十分之一,但日徵月累,亦非小數。然,皇家為了不與民爭利,後期漸漸有了死的定額,鹽稅二百五十萬兩,茶稅十餘萬兩、市舶稅四萬兩、透過稅六十萬兩、營業稅二十萬兩,總額不過三百四十萬兩。當地方官的時候,上級也攤派下定額,一年十二個月,只需三個月就能完成,這一比較,就成了一百二十稅一。
“從田稅上下手,現在不和時宜,商稅收齊,和田稅只能任選其一。等到商稅這事完成,才能推行,但最多也就是拿起張居正當年制定的一條鞭法。姐夫您想,當時張居正權傾天下,尚不敢對士人收稅,姐夫您要是敢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