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無法查明。至於說王三善的保舉,我看應該是出於公義。”
“既然王三善出於公義,那就把他的摺子念給朕聽聽吧。”木匠皇帝實在識字不多,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文化,奏摺或是看不懂,或是太忙沒時間看,只能讓人來唸。
和他相比魏公公也實在強的太多,從身後的青年太監手中接過王三善的奏摺唸誦起來。其內容當然是嶽肅在銅仁的一干表現,以及剿匪時所立下的功勞,一字一句倒是完全屬實。
聽完奏摺,朱由校說道:“我朝有如此能人,當真國家之福,社稷之幸。在貴州當布政使,實在大材小用,不如把他調進京吧。魏卿,你看京城內有什麼適合他的職位呀?”
皇帝這意思再明顯不過,是打算重用嶽肅,只是現在嶽肅已經是五品知府,立了如此大功,給個三品、四品的官位都不為過,可是在北京城裡,這個級別的實權官職都已經飽和,有一些無關痛癢的醬油職務,實在是不符合皇帝的意思。
琢磨了半天,說道:“老奴以為,擢升嶽肅為順天府知府最為合適。”
明朝知府的等級共分四等。其中最為高階的是順天府和應天府,可以稱之為府尹,是正三品。其他知府,按每年賦稅多少分大府、中府、小府三等。嶽肅的銅仁府也屬不毛之地,稅賦比不上中原大府,所以也就是個五品知府。立了這麼大功,提拔為三品順天府倒也算是剛剛好。
“准奏!”
………【第一章 順天府】………
“貴州銅仁知府嶽肅,三年任期已滿,考績為優,其在任期間屢破奇案,安撫地方,為官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