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3/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權、沈璞盱眙破拓跋燾的戰例都是如此。”
朱元璋手下的人都是些大老粗,沐英舉的這些例子,除了張遼破孫權有些人知道外,另兩樣都不怎麼了解,反而要沐英詳為解釋。
但是這樣一來,這些人也都更佩服沐英了。
於是前世這一戰的主帥乃是朱文正,這一世卻成了沐英。
沐英也不管名聲了,在附近大肆搜刮糧食,然後吩咐軍中工匠趕製各種守城器械。等到四月陳友諒來攻時,沐英已經準備多時,只等著他來了。
沐英不是沒有想過去暗算刺殺陳友諒,實在是朱文正看上去實在是個只知每日裡花天酒地的傢伙,他怕自己一走,朱文正也開溜了——那就算丐幫的人不動,朱元璋的這一萬多人沒了主將,也是沒有鬥志再戰了。
雖然現在實質上的主將是沐英,但朱元璋的部隊的主將畢竟是朱文正。
陳友諒先是順流而下,沐英早得了軍報,派出鄧愈毀了所有的碼頭,在岸邊列陣等著陳友諒。
陳友諒倒也機靈,知道他們這是準備“渡河未濟,擊其中流”的意思,倒也不敢馬上命令棄船登岸。
前一世朱文正整天花天酒地,等陳友諒攻到洪都城下,這才如夢方醒指揮守城,平白丟了這個機會。
這一次沐英主動出擊,陳友諒見對方嚴陣以待,便讓大隊人馬都先上了南岸,到了下游一點的地方找渡口,只留一部分兵讓猛將張定邊率領在這裡牽制鄧愈。
朱文正這時認為既然已經出兵迎戰了,就索性真刀真槍地幹一場,應該分兵抵禦,不讓對方搭浮橋,延緩陳友諒的進攻鋒芒。
沐英道:“陳友諒為人奸詐,不可能這樣大張旗鼓地另找登岸的地點,這乃是為了吸引我軍的注意,使留在這裡的張定邊可以乘虛渡河。我若分兵,正中其計!”
可足足等了一天多,派去監視陳友諒大軍的薛顯才派人送信來說陳友諒離了很遠才駐紮在一個渡口前,卻並不登北岸,而是在南岸休整,此時眾將都主張以分兵抵禦較為穩妥。
沐英解釋道:“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前來,必有輕我之心,他故意到要走一天路程以外的地方去找渡口,又不立即登岸,就是想誘我分兵。張定邊這裡仍有約兩萬人,我若分兵,必中其計!只要我們乘此反擊,可以必勝。敵軍雖有浮橋,在薛顯在,渡河仍需時間。我軍趁此機會強攻張定邊,只要一天工夫,就可以解決他,所以不必憂慮。”
朱文正驚道:“薛顯只有三千人,如何擋得住六十萬大軍?”
沐英道:“張定邊是陳友諒最得力的猛將。我軍若攻蒲陳友諒,張定邊必定來救,即便張定邊兵少,我軍兩面受敵,也是必敗無疑。我讓薛顯帶去的三千兵都是我丐幫的精銳,陳友諒一時半會拿不下他的。而我軍派只要派鄧愈前去挑釁,張定邊性急,一定會來決戰。陳友諒持重,又相信張定邊的能力,不會馬上來救。我以全力打張定邊,必可將他擊敗。張定邊乃是陳友諒軍中之膽,只要他被擊敗,陳友諒全軍士氣也會受到影響,我軍方可堅持守住洪都。”
眾將聽了都拜服,卻不知這都是沐英熟讀史書兵書,以及《武穆遺書》的結果。
卻說鄧愈派一支小部隊去挑釁,張定邊見這樣小的一支兵也敢來挑戰,當即命令部下強行登岸。
沐英卻讓鄧愈一觸就走,引張定邊全軍上岸。張定邊欺對方兵少,果然上當,結果沐英與趙德勝兩支兵左右出擊,攔腰把張定邊的兵截斷,然後從早上辰時打到晚上酉時多,張定邊的部眾漸漸支援不住。
而沐英仗著倚天劍,劍氣縱橫,一路殺到張定邊的中軍前。張定邊要與沐英決一死戰,卻被左右架住,強令撤退——倚天劍威力太強,張定邊武功再高,再勇猛,也不是沐英的對手!
這一仗沐英大獲全勝,幾乎把張定邊的部隊全部殲滅,陳友諒果然來不及前來相救,只得繼續猛攻擋在他面前的薛顯。
薛顯的兵少,吸引了陳友諒的注意,讓陳友諒以為很快就能消滅掉他,然後救張定邊,所以延誤了戰機,使得張定邊幾乎全軍覆滅。
薛顯帶的都是丐幫的精兵,在岸邊佈下了狼牙鐵釘的拒馬,把車輛佈置成一個半圓形的陣勢,半圓形的頂只離岸一百多步,讓陳友諒軍衝不起鋒來。
陳友諒太自大了,以為兵力佔絕對優勢,也沒細看就下令登岸衝鋒。薛顯的每座拒馬後面配了二十名士兵,還有一張大弩,在拒馬後面還豎起厚盾以掩護士兵的身體。
此時已是夏天,陳友諒大舉進攻,從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