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3/4頁)
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活水平還十分低下,當地的佤族部落,在秋收季節還要獵取人頭用於祭祀呢,在這樣的民族中劃分階級、提倡階級鬥爭,不是跟笑話一樣嗎?儘管來自中國、搞過土改而且聽說當時已經出任緬共宣傳部長的李必雨提出反對意見,耶博昂明不但不接受,反而與李必雨大吵了一場。正好這時候李必雨得到了國內為他平反昭雪的通知,帶著老婆孩子回昆明去了。聽說他回到中國以後,當上了昆明市文聯或作協的主席,也寫有一部叫做《文化大革命在緬甸》的長篇回憶錄,只是不知道出版了沒有。
李必雨回國以後,東北根據地再也沒有反方面意見了,於是緬北的“土地改革運動”在錯誤政策的指使下搞了個一團糟。本來只知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原始山民,有的莫名其妙地挨鬥,有的莫名其妙地打人,激發了獸性,泯滅了人性,階級鬥爭在這裡變了味兒,成了“仇殺”,跟世世代代的“打冤家”混為一談。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沒有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業產量,反而增加了矛盾,人心渙散了。軍民之間的魚水關係一旦失去,緬共也就失去了存身之地。在這樣的前提下,緬甸政府軍再次發動征剿,還不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麼?
今天,緬甸共產黨已經不存在了。儘管緬北至今仍有打著“緬甸人民軍”旗號的地方武裝部隊,但那已經與緬共無關,有的還是販毒集團的武裝力量。我那朋友著的書中,最後一句話寫的是:“緬共的滅亡,不是亡於外部的圍剿,而是亡於內部的矛盾。”這話,我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說到這裡,馬車“嘎”地停住了。扎嘎嘿嘿地憨笑著說:
“兩位先生,別再說這些我們聽也聽不懂的故事啦!孟帕耀到了,大家的肚子也餓了,該在這裡吃點兒好的了。再往前,可就找不到一家大飯館兒可以一醉方休啦!”
泰國這個地方,南北的發展,差異極大。以曼谷為中心,越往南走,城市越開化,海陸交通越便利,文化越發達,建築越現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也越高;越往北走,以清邁為“極點”,火車到此為止,城市建設也到此為止,再往北去,可就到了泰國的偏遠地區,越走越荒涼了。
整個泰北地區,一共只有三條公路:
一條在泰北西部,從清邁通往緬甸。這是泰北與緬甸之間的公路交通主幹線,道路還比較好,沿途的城鎮建設、文化水平、人民生活,在泰北地區算是上等的了。
第二條在泰北中部,從南邦通往清萊,再向西北通往緬甸的金三角地區,或向東北通往寮國的琅勃拉邦。由於金三角地區長期被毒梟們佔領,這條公路,以前長期被武裝毒梟所控制,主要為販毒服務,道路長年失修。直到1982年大毒梟坤沙集團被緬甸政府和泰國 政府的聯合部隊所剿滅,小股毒販也逐漸被聚殲,金三角販毒地區逐漸往西北方向移動,這條公路才被王家政府所接收,恢復班車,為沿途的當地居民服務。因為它不是通往緬甸的主幹線,道路建設比較差,沿途的城鎮建設,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三十年前實際上也就是一百年前的狀態,沒有什麼大的發展,而且越往北走,境況越荒涼。
第三條在泰北東部,是從帕府通到難府的“區間公路”,到了難府就到頭了。難府雖然與寮國接壤,但是從難府到寮國,卻連一條公路也沒有,誰要從這裡到寮國,只能走土路。
孟帕耀,是清萊府最南面的一個縣,離敖縣不過五十公里,但是縣城卻實在小得可憐。短短的一條街上,沒有幾家商店,主要出售的是糧食、布匹、食鹽、農具、土產。由於沒有電,所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裝置,一樣也沒有。看起來,這裡的居民,過的還是自給自足,老死不相往來的“古代人”生活。
街上最大的一家鋪面,就是飯店。這是一家只供應飯食,不供應住宿的飯店,所以只有供坐著吃飯的店堂,沒有供躺下睡覺的房間,更沒有大院子,而且房屋也不是高腳樓。飯店老闆就是做飯菜的廚師,老闆娘就是端飯菜的堂倌兒。兩口子見扎嘎把馬車停在他們店門口,一齊迎出店來:老闆熱情地招呼顧客,一連串地報出本店供應的飯菜品種和價格;老闆娘急忙招呼扎嘎,搬出拌好了的馬料和飲水桶來,先招待牲口用餐。看樣子,她與扎嘎是老相識,至少牲口們的午餐,是她請客的了。
這時候天已過午。老和尚恪守“過午不食”的戒律,不進店堂,下車來活動活動身子,一邊踱步,一邊手數念珠,吶吶地念經。好在他在車上已經吃過別人佈施的午齋,肚子已經填飽了。
一車九人,全下了車。扎嘎一面給馬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