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聲譽一直不佳的高盛,正是趁著大摩自毀名譽、充當惡意收購的急先鋒的時候,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名望。
1974年7月4日,當時摩根士丹利代表inco公司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惡意收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商esb公司。esb公司的老闆迫於無奈,緊急向高盛求教,在高盛的幫助下,最後inco以每股41美元的代價才收購成功。
隨後高盛宣佈,拒絕為惡意收購者提供服務,對於這起惡意收購和高盛的公開保證對高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那些害怕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紛紛將高盛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
發展勢頭強勁的高盛由此成為華爾街上說話分量十足的公司之一,甚至隱隱還超過其他投行幾分。
不過在八十年代發展最快的固定收益證券、衍生金融工具業務上,高盛還是無法和其競爭對手相比,一方面是高盛未能預見而缺乏準備,另一方面是擔心這種業務風險太大,因此沒有積極地開發這些業務。
這也難怪他們會頻繁地在期貨市場上輸給視為強勁競爭對手的大摩了。
而此時在世貿中心大廈裡,摩根士丹利的衍生品部門正在歡欣鼓舞,拍手慶祝。利用在低位吸納的多單,然後海量資金的拉昇,等到一切都平定之後,大摩的賬戶上憑空添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
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擊敗了市場上的另一個老對手——高盛。
同為金融行業鏈中的高階層,摩根士丹利和發展勢頭強勁的高盛無疑是有種瑜亮情結,雙方在各個領域都有或明或暗的競爭,不過在衍生品這方面,大摩的部門佔有了絕對的優勢。
“不對啊,他們一向投入到衍生品部門的資金不多,今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手筆呢?”薩金特也同樣點上一根雪茄,望著高盛總部的方向,自言自語地說道。
“難道是?”薩金特眉頭一皺,就大聲地朝著還在肆意慶祝的交易員喝道:“最近有人注意到日本財團的動向嗎?”
“先生,日本財團在股市上的資金投入量有減少的趨勢,而且在對沖方面加大了力度,看來他們也意識到了股市的泡沫,可惜抽身太晚了點!”一位戴著眼鏡,表情有些呆滯的職員說道。
薩金特認識他,這個人叫馬克魯倫特,是今年剛進入衍生品部門的交易員,不過在他身上似乎有種天分,對數字的敏感性異於常人,這也讓他在衍生品市場上如魚得水一般。加入部門短短半年的時間,他就是創造利潤最多的幾位交易員之一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日本財團委託高盛,讓他們幫著打理在期指上的資金,以此達到減低風險的目的?”薩金特眉頭一皺,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這不大可能吧?日本財團都有專屬的席位和通道,如果要假於他人之手,豈不是多此一舉?再說,日本財團裡的高手也不少,即便是委託高盛,也只能是一部分小財團。”
說話的人是一張東亞面孔,他剛來的時候,白人同事一般都把他當作日本人,不過他可是實實在在的華夏人,姓江名民,也是大摩衍生品部門最賺錢的交易員之一。
“繼續減倉,目標看多,同時注意把資金慢慢轉到十二月份的合約裡去。”薩金特又想了半天,依然還是沒有半點頭緒,只能這麼吩咐道。(求點選,求推薦,求收藏)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
進入八七年的十月,道指經過兩個月的調整回撥,已經降到2400點左右。對於這種下降回撥,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對資本市場過熱的一種反應,不少研究機構還給出了調整到位的訊號,鼓勵資金繼續進場。
而在芝加哥方面,主力資金也都紛紛進入了十一月、十二月的期指市場,資金也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多空雙方的資金各達到了五、六億美元之多,整個參與到市場裡的資金有數十億美元。
這其中有美國本土財團,有日本財團,有來自歐洲的資金,有鍾石這樣的投機者,也有無數想在其中撈一筆的小散戶。
“鍾生,我們真的要投這麼多的錢嗎?不做些相反的方向對沖一部分風險嗎?畢竟我們的頭寸還是比較大的!”安德魯憂心忡忡地望著螢幕上的數字,眉頭高高皺起。
鍾石的一般資產進入了十一、十二月份的期指市場,建立了一個足足有一億美元的大頭寸,另外還有二千萬美元在賬戶做保證金之用,讓安德魯憂心的是,這些全部是沽空的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