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七八百萬才夠。
“看看這幅畫。”蘇璟拿出從沈宏那買來的山水畫,買下之後蘇璟才知道,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這幅畫假得不能再假,無論從軸杆、紙質、墨跡看,都暴露出是現代臨摹之作,而且臨摹水準只能說過得去。其實吳道子的代表作《天王送子圖》,遺存下來的也不是真跡,而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不過臨摹本也分檔次的,蘇璟手上這幅臨摹本無疑入不了流。也正因為如此,之前根本沒有人買。
“解開看看吧。”蘇璟釋放精神力,從畫邊緣縫隙鑽入,然後沿著縫隙,緩緩將表層掀開,這若是要靠手,恐怕需要很高的技藝,要不然很容易撕壞裡面的畫,不過用精神力從裡面分隔,倒是簡單得很。撕開一個角落,露出了裡面發黃的紙質,以及水墨畫的一角,是幾根竹子,和幾列的字。
蘇璟繼續剝開,不一會兒便將表層完全撕開了,整幅畫露出來,上面只有幾根竹子和兩塊豎立的石頭。簡簡單單,雖然蘇璟不懂行,但感覺這幅畫意境高雅,比解開之前出色很多。
“查檢視是不是名畫。”蘇璟根據畫上面的字,以及紅色的印章,上網查資料,過了一陣子,還真給他查到了一些眉目,露出了驚喜之色,“這莫非是——鄭板橋的《竹石圖》?”
鄭板橋是清初著名書畫家,也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被後人譽為“詩、書、畫”三絕的全才畫家,他的繪畫成就極高,尤擅畫竹石,細枝粗葉,瘦勁孤高,格調超人,所畫之蘭突出山間野氣,用筆秀逸,幽香撲人。
有趣的是,鄭板橋跟一般文人不同,數千年來的中國文人,大多是恥於談錢的,大多以為俗不可耐,而鄭板橋卻有著獨到的雅俗觀,以為拿畫換錢沒什麼可羞恥的。
30歲時的鄭板橋,教書已經難以餬口,於是就到揚州以賣畫為生,當了10年的職業畫家,就是他在後來擔任-縣令期間,認為“苟不入仕途,鬻書賣畫,收入較多於廉俸數倍”,並想好了自己的退路,要與李姓的朋友一起賣畫為生,在《署中示舍弟墨》的信中寫道:“速裝我硯,速攜我稿,賣畫揚州,與李同老”。果然,他辭官之後,一直到病逝之前一直作為職業畫家,賣畫謀生20年。
作為一名職業畫家,鄭板橋鄭板橋畫作的存世量比較多,據統計約有7000多張。不過這其中,真偽參半,贗品充斥拍場,也有人說“真跡尚不及十分之一”。
“這不知道是真跡還是贗品,若是真跡就發達了。”蘇璟看著眼前的竹石圖,心情有些激動,這不過是隨手花了一千塊買下的畫,如果是鄭板橋真跡,賣個上百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等於轉手就賺上百萬,這簡直是比撿錢還要容易啊。
“到時候順便拿去萬寶拍賣行鑑定吧。”蘇璟畢竟不懂行,鑑定不了,心裡想著,反正已經解開,哪怕放到沈宏面前,他也不會認作是那副山水圖了。
就在這時候,蘇璟聽到一陣叫聲,是虎鯨在叫。
蘇璟放好竹石圖,來到海邊,只見虎鯨叼著一大塊白色的東西,看來又是用來送給自己的,這段時間虎鯨每次過來,都會順便帶上禮物,不過大多數是沒什麼價值的,它畢竟不懂什麼有價值。
“小虎,你這次送的是什麼啊?”蘇璟走了上去,將虎鯨嘴裡的大塊白色的東西取了下來,然後不由露出了疑惑之色,以前虎鯨送的禮物,雖然有的不怎麼值錢,但都較為好看,比如貝殼、珊瑚之類的,可是這一坨白色的是什麼東西啊?
第一百零八章 龍涎香
蘇璟拿著大坨的白色東西翻來覆去看,它看起來就像是其貌不揚,白色與灰色夾雜的“石頭”,表面密密麻麻地佈滿了“蜂眼”,它有四塊磚頭那麼大,但很輕,大概兩三斤,就像一塊浮石。表面溼噠噠的,聞著還有一股子腥臭味。
蘇璟盯著看了良久,越看越是眼睛發亮,神色中滿是不敢置信,這塊白色東西,怎麼看著很像是傳說中的龍涎香。龍涎香顧名思義,應該是香的,不過那是在曬乾之後,溼的是有腥臭味的。
龍涎香毫無疑問是寶貝,不僅可以充當名貴中藥,也可用作定香劑,是備受香水製造商追捧的珍貴原料,其價格比黃金還貴。因價格昂貴,還漂浮在海上,也被譽為“海上浮金”。
在古代,人們認為龍涎香是海里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形成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個自然之謎被揭開,大家認為龍涎香是“龍”的口水的說法不科學,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想:有的說它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有的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