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銀系做的統計報告,這個課題做了整整兩年,很多資料,我們老徐都不一定很清楚。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我們華銀系只是跟著這些國際金融大鱷做金融投機,當然,我們運氣很好,不可能與國家為敵,沒有參與香港那一戰,所以,我們在整個97年到98年的賬面直接獲益是14。7億美金,到今天為止,間接獲益超過70億美金。我們當年直接投入是多少呢?不到5億美金,這5億美金裡面還有一半是民間集資。”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份分析報告裡面,還遺漏了一些很重要的資料沒有統計,這裡面涉及到理事長家族的海外財產問題,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沒有拿到相關的資料。”
蔣寧遠將老花鏡重新戴上,繼續翻開報告,核對此前說的一些數字,確認沒有說錯,“所以,我們這份報告得出一個結論,在現行的國際金融秩序和規則內,國內外的金融產業必然會產生泡沫,因為這個制度從設計之初,就是要產生資本操作的泡沫,而這個泡沫就是金融產業汲取各國國民經濟利潤的核心方式。”
“我們現在迴歸問題之初,今年央行為什麼要採取緊縮政策,原因很簡單,因為從國民經濟的資料判斷,國內的經濟泡沫已經威脅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構成了嚴重的干擾。”蔣寧遠繞了一大圈,解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今年為什麼會是一個銀根緊縮年。
兩個大泡沫,一是地產泡沫,二是大宗商品的期貨泡沫,特別是水泥、鋼材、鋁材、煤炭等期貨市場,兩個泡沫互相刺激,導致國內資本大量向這兩個領域流動。
徐騰一直沒說話,就是默默無聲的聽著,實際上,他很早就閱讀過這些分析報告。
2005年到2006年,華銀財團要如何發展?
蔣老魔的意見是很明確的,集中一切力量發展金融業,金融業就是國民經濟泡沫之源,就是吸取國民經濟利潤的超級手段。
全球都是這樣,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唯一的特殊之處在於,國內的金融機構自成體系,絕非猶太裔,也不屬於盎格魯撒克遜,還是以國有製為核心。
這套國際金融制度從本質上不利於實業經濟的發展,但是,科技強國的國策和國家意志可以彌補制度本身的缺點。
蔣老魔的判斷和決策不容置疑。
徐總、徐騰有一些不同意見,但都選擇保留意見,不提異議,2005年是華銀系的金融年,其他產業儘量花小錢辦大事,能省就省。(未完待續。)
第兩百四十九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一般來說,像蔣寧遠這種很有地位的專家,沒必要說一些太聳人聽聞的非學術性觀點,他說的是事實,但是,結論很不專業,有點武斷和陰謀論色彩,將多種歷史因素造成的客觀結果,說成了華爾街的主觀謀劃。
老蔣嘛,老魔頭,自然有他的用意。
在北海系崩盤的案例中,丁福根拆借了370億的賣單,最後的賬面盈利是13。35億,拆借100塊,賺3。6塊,扣掉稅,扣掉各種拆借成本和銀行的拆借利率,差點虧本。
整個華銀財團,華夏銀行、華夏證券、華泰證券、富信銀行、海星投資公司……十幾家機構聯合操作,分攤後的淨利潤預估是25億左右,一半集中在海星公司。
這是金融市場的大生意,一年難得遇到兩次,但是,資料不會說謊。
2004年,工行是四大行之首,全年營業利潤估計是在740億規模,淨利潤300億左右,整個華銀財團的各家控股集團加在一起,全年營業利潤接近700億,淨利潤377。8億——其中218。5億來自華銀財團的金融業。
2004年,萬科的全年淨利潤是8。9億,tcl的全年淨利潤是3。25億,加起來不到華銀財團年度總淨利潤的3%。
工行一年淨利潤是萬科的34倍,華夏金融集團一年淨利潤是tcl的47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華銀系2005年的第一次年會,第一天的下午,蔣寧遠就將這些資料都分析一遍,反覆用萬科tcl和華夏金融集團進行對比。
王佦的臉一直是白的,李東盛的臉一直是黑的。
徐騰一直在發呆,心不在焉的聽著蔣老魔的分析,老蔣很給面子,沒有拿華騰集團進行對比,因為華騰集團在2004年是虧的,虧的非常慘烈。
資本家的身家和賺錢是兩回事。
徐騰在整個2004年時不僅沒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