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題,那都可以談。
王昌利沒回復,估計是直接刪掉了。
徐騰只能自己猜原因,唯一的答案——這是一個靠關係吃飯的高科技行業,有技術、有關係就有一切,對方90年代創業時,用了電子六部研究所的資產和招牌,股權結構太複雜,索性賣給華騰,套現再來一次創業。
反正他們有技術,有關係。
知識分子耍流氓,真是無敵。
浙大海納一團糟,上海新華側重基礎研究,技術和產品線還不齊備,在產業內的影響力和人脈尚淺,也被挖走了幾名高管。
合利時團隊的再這麼一撤,基本砸爛了華騰集團的系統整合產業的全部計劃。
徐騰很難得的親自起身,送俞亮離開辦公室,回頭將門關上,一個人在辦公室裡站著,看著連綿成片的竹林,看著玻璃牆外的江州西城區紫龍山的景色,心中無語。
他只是靜靜的站著發呆,思緒空無。
沒想法。
三安光電的併購很順利,3。5億的高價,以及許諾的殼資源拿下51%的絕對控股權,但是,這家企業仍處於三安集團的控制中,董事會7個席位,四個是三安集團的林氏父子和兩位老臣。
林家同意併購的條件很簡單,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必須是林氏父子。
徐騰當時還在美國,因為羅紅巖在這個領域一直沒有做出成績,想透過這一次的併購解決過去兩年的欠賬,他只能同意。
沒辦法。
徐騰並不覺得他親自負責這些工作,結果就會比現在更好,羅紅巖在新能源領域的工作表現還是不錯的,但實際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徐騰和華銀系直接插手的結果。
徐騰能說什麼呢?
他以前沒得選,只能重用這位大叔,比如led業務的推進,他去年就幾次找羅紅巖談話,似乎一直沒有太好的效果。
如果羅紅巖不是江泰系的舊臣,世交長輩,忠心耿耿,任勞任怨,說實話,徐騰可能早就換人了。
這件事,徐騰和蔣寧遠私下談過,很可惜,華銀系內部也沒有別的適合人選,只有更不懂行的那幾位長輩。
徐騰現在沒有別的招法了,就是逼俞亮去收拾爛攤子,如果俞亮也不行,兩年後,他恐怕只能聯手華銀系做一些證券投資,撈一票算了。
這也正常,做企業都是這樣子,不是你搶佔先機投入資本就一定能成功,投資十個產業,有四五個能孵化成功,這就算是很不錯了。
關鍵因素還是人啊。
負責人可以不懂行,但要有識人之才,要能招賢納士,留住精英,事無鉅細,規劃周密,每一件大步驟都要確保有備選方案。
羅紅巖的學歷很高,計算機系的江工大副教授出身,做了這麼多年的生意,還是缺點什麼東西。事情順的時候,他沒問題,事情一旦進展不順,後面就越來越亂,然後就可能偷偷放棄了。
至於俞亮,徐騰感覺這人其實也有點優柔寡斷,但大致還好,還要慢慢觀察幾年再說。
至少有一點讓徐騰稍微放心,俞亮全權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人,先想辦法招攬一批既能指揮的動,也能幹事的業內精英。
因為事實已經證明,羅紅巖原先透過各種渠道招攬的那批人根本不行。
俞亮已經來不及觀察到底是哪些人有問題,時間來不及了,俞亮的對策十之**是保留技術人員,其餘都先換到不重要的崗位上,換一批人試試。
這其實也是徐騰的意思,徐騰說的很清楚,看誰不順眼,立即讓對方滾,別尸位素餐。
將俞亮送出門,徐騰就站在辦公室裡冷靜的思考問題,他在找自己的問題。
這一次,徐騰終於意識到他的管理哲學有問題,他允許下屬犯錯,只要從中汲取教訓即可,事實是,有時候,這種錯誤帶來的損失還挺大。
過去在天天公司時,一個錯誤可能是幾萬塊,現在,一個錯誤可能是十幾億雞飛蛋打,甚至更多。
陳健和梅嘉莉就沒有這種問題,前者是一貫唯結果論,不行就滾,後者的風格是親歷親為,每一個投資都要由自己負責,不容許任何猜錯,還不認輸。
光是一個金沙江中游一庫八級的專案,梅嘉莉折騰了多長時間多少精力,屢勸無用。
徐騰一聲嘆息,在他這間空中竹海的辦公室裡坐下,喝一杯龍井菊花,清肝涼心,靜靜的看著窗外景色,真心希望羅紅巖能夠汲取教訓。
難。
羅紅巖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