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炮樓,有二十多個日偽軍把守。
麥子剛入囤,鬼子偽軍就進村槍糧來了。
幸虧張仲石早得到訊息,頭天晚上讓幾個小夥子各家送信,多數人家都連夜躲進了十里方圓的大沙河樹叢中。可仍有少數老人和婦女留在家裡。
劉半仙的媳婦本來抱著孩子進了大沙河,可一大早把孩子扔給半仙,又趕回村裡。原來,她惦記著埋在老槐樹下的那兩袋麥子,,昨晚匆匆忙忙光蓋了把柴禾,想再多鋪點麥秸遮蓋一下。就在她蓋好麥子鎖門的時候,兩個鬼子向她撲了過來……
掌燈時分,村民們陸續回到家中。劉半仙抱著孩子找了半天不見媳婦蹤影,只好往家趕。剛一推開家門,劉半仙就“哇”的一聲昏了過去。
可憐的女人,直挺挺、赤條條地躺在樹下,嘴角上的血已經凝固,胸部成了血葫蘆……
張仲石、楊老倔和劉家的幾位長輩,連夜給半仙的媳婦安排後事。幾個年輕小夥子咬著牙,說這個仇一定要報!
出殯這天,劉半仙一直在樹下呆坐著。平日精明又有點迂腐的老先生,眼下已經傻了。
第三天一早,劉三的媳婦抱著仍在吃奶的立秋來看他爹,還端來一碗熱粥。她一推門,發現劉半仙懸在樹杈上,人早斷了氣。
從此,劉立秋成了孤兒,寄養在劉三家裡。
不料,一個月後,失蹤大半年的李大哈哈突然找上門來,抱著立秋失聲痛哭。此刻,人們只有陪著這位老光棍掉淚,至於以往的猜測和傳說,都隨著半仙媳婦的慘死而劃上了句號。
李大哈哈不顧劉三家的反對,偷著把小立秋抱走,從此浪跡江湖。直到日本投降後,劉家人經過多方尋找,才在德州火車站見到了李大哈哈和孩子。這時的劉立秋儘管剛滿9歲,可早已在李大哈哈的“精心培養”下成為扒竊團伙的一員了。劉家人好說硬奪不成,只好悻悻而歸。
楊佃澤的雜貨鋪在肖大麻子和過去一些熟人的關照下,生意還算不錯。除了這些老熟人,張大山和劉三也隔三差五的來一趟,不過,大多是在夜間或早晨剛開城門的時候。
隨著日軍不斷南下,戰線拉長兵力不足。再加上八路軍游擊隊的不斷壯大,日偽據點逐步減少。到了1941年,除了商平縣城,鄉下據點幾乎成了擺設。“抗日*政府”在全縣多數鄉鎮相繼成立,娘娘廟成了公開的“堡壘村”。
這天傍晚,村長張仲石通知信女,吃罷晚飯去娘娘廟開會。
共產黨的會多,可信女願意參加。一個大字不識、連名字都沒有的莊戶女人,能聽到那麼多道理,她覺得心裡亮堂,日子過得舒坦多了。上一回,武工隊來了位女幹部,拉著她的手說“等趕走了鬼子,咱婦女都上學習班,跟男人們一樣當家作主,共同建設社會主義。”信女激動地不知說啥好,夜裡做夢也是這位穿軍裝梳短髮又俊又會講話的女八路。
又有幾位傷員被抬進了娘娘廟,信女也投入到護理的人群裡。區幹部問她叫啥名,她笑笑說:俺婆家姓楊,孃家姓李,就叫俺楊李氏吧。當時,那位女八路勸她給自己取個好聽的名字,她怕人家笑話出風頭。姓張張氏姓李李氏,老輩的女人不都這麼叫嘛。從此,她告別了“信女”這個叫了二十多年的乳名,改稱楊李氏了。
共產黨打鬼子,一心護著百姓,還領著婦女翻身,楊李氏越來越信服。至於將來建設什麼主義,她不懂,可她相信那一定是好事。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照例在菩薩面前禱告。不過,除了求菩薩保佑佃澤平安,一家老少壯實之外,又增添了一項內容:保佑共產黨八路軍。他們都是些好人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孩子,不哭
(八)
冬日的陽光再明媚,也畢竟不是春天。
屢遭抗日軍民重創的日本侵路者,糾集濟南、德州近兩萬日偽軍,對我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其手段可謂殘酷至極!
娘娘廟的男女老少再次躲進大沙河,楊佃澤也在其中,他是昨天特意從縣城趕回來的。
與以往不同的是,冬天不但寒冷,樹木落葉蘆葦不存,人多了實在難以藏身。張仲石就讓民兵在各路口放哨,鬼子一來趕緊換地方。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人們聽到村南又響起一陣槍聲。接著,村裡就燃起大火,幾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望著大火哭出聲來……
天亮了,劉三領著兩個民兵回來報信,鬼子撤了。
眾男女扶老攜幼,扛著被子揹著幹